賀!王修含醫師-臨床觀察研究收錄至國小教材-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賀!王修含醫師-臨床觀察研究收錄至國小教材-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國小教材-健康與體育圖卡-第六單元:生病時怎麼辦-水痘-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醫師提供


國小教材-健康與體育圖卡-第六單元:生病時怎麼辦-水痘-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醫師提供

國小教材-健康與體育圖卡-第六單元:生病時怎麼辦-水痘-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醫師提供


原始圖片:


【剛發作十二小時內的水痘】 圖說:水痘皮膚症狀發作十二小時內,病灶密度並不高,紅色丘疹(圖片左上方)與水皰(圖片中央)可能同時出現,水皰特徵類似「紅玫瑰花瓣上的露珠」-攝影:台大皮膚科王修含醫師


【發作第五天的水痘】 圖說:水痘皮膚症狀發作第五天,病灶密度明顯增加,水皰、膿皰、痂皮皆可同時出現-攝影:台大皮膚科王修含醫師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水痘(varicella, chickenpox)與帶狀疱疹(herpes zoster)的皮膚症狀
請參見 http://www.skin168.net/2012/11/varicella-chickenpox.html


水痘詳細資料:引用自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ㄧ、 宣導品
宣導品
http://www.cdc.gov.tw/sp.asp?xdurl=disease/disease_detail.asp&id=1664&mp=1&ctnode=1498

二、認識疾病
(一)疾病概述
水痘為一種猝然發作的全身性疾病,其臨床症狀包括:
1、前驅症狀:
微燒(37.5~39°C)、顫抖、腹痛、肌肉或關節酸痛約2~5天。

2、水疱:
最 初幾小時皮膚上出現斑丘疹,然後多由臉、頭皮往軀幹及四肢延伸,全身性的皮疹逐漸快速顯現,隨後變成水疱,最後留下粒狀痂皮。此皮疹之特徵為「紅玫瑰花瓣 上的露珠」,為表淺性(癢)、通常不留疤;體表有遮蓋處較暴露處病灶多,可能出現於頭皮、腋下、口腔、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結膜。皮膚病灶連續分批出現,故可 同時看到各階段的皮疹變化。皮膚病灶也可能因數目太少而被忽略。輕微非典型和不顯性感染偶而發生。有時病狀相當嚴重,尤其是成人。

3、 水 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在水痘復原之後藉潛伏於寄主的神經節中,以避免被免疫系統摧毀。當宿主免疫力減弱時,病毒便會活化並沿著其分布的神經皮節散佈,則會 造成帶狀疱疹,俗稱皮蛇(shingles)。而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亦相當惱人。

4、併發症:
水痘致死率相當低,其致死原因在成人以原發性肺炎,小孩以敗血症和腦炎最常見。但是對於某些特殊的患者,如白血病孩童和新生兒,則致死率會高達5%至10%。

5、其他危害
孕 婦如於孕期感染水痘,有可能發生「先天性水痘症候群」:懷孕20週以前感染水痘母親所生下之嬰兒,出現先天畸形時稱之。此症並不常見,發生率一般認為在 5%以下。「嬰幼兒期帶狀疱疹」:懷孕期間曾感染水痘,胎兒即有可能發生此症,即除了分佈在神經皮節的帶狀疱疹外,身體其他部位並出現水痘樣的皮疹。「新 生兒水痘」:嬰兒在出生30日內得到水痘稱之。Reye syndrome可能伴隨在水痘後發生。



(二)致病因子
水痘病毒(Herpesvirus 3, Varicella-Zoster virus)。


(三)流行病學
1、全球性的:全世界都有發生,感染者多半是兒童,且絕大部份沒有併發症。
2、具高度傳染性:同一家庭內的傳染率大於85%。
3、盛行季節:好發於冬季及早春。
4、好發年齡
(1)水痘:
以3~9歲為尖峰,占60%。15歲以前即有90%以上的人感染過水痘。而併發症的危險群為小於5歲、大於20歲者及免疫不全者。
(2)帶狀疱疹
A.好發於老人,年紀越大,發病的機會大增,但復發第2次的卻不多(2%)。
B.有惡性腫瘤或是服用免疫抑制劑,因抵抗力較差,故發病之機會亦高。
C.小孩在2個月大前得過水痘會增加得到帶狀疱疹的機會。


(四)傳染窩
人。


(五)傳染方式
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經由皮膚直接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染,接觸到帶狀疱疹的水疱,也可以造成傳染。此外,也可被經由被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污染的器物間接傳染。痂皮則不具傳染性。此症是最具傳染性的疾病之一,特別是在發疹早期。

(六)潛伏期
2~3週,一般為13~17天。


(七)可傳染期
由出紅疹以前5天起(通常為前1~2天)到第一批水疱出現後5天之間,在病人出現水痘疹前之際的傳染力最高。帶狀疱疹患者的傳染力可持續到水疱出現後1週。


(八)感受性及抵抗力
未感染過的人皆有感受性,二次感染的機率很小;感染水痘後,可以變成潛伏性感染,至成年時復發為帶狀疱疹。


(九)病例定義
詳見「台灣法定傳染病病例定義」
http://www.cdc.gov.tw/lp.asp?ctNode=2415&CtUnit=1404&BaseDSD=7&mp=1

三、預防保健
(一)預防接種
1、水痘疫苗為活性減毒疫苗,接種後約有95%的人可產生抗體,可維持至少7 年以上。而成人仍有部份於接種疫苗後感染水痘,但感染後的症狀較為減輕。
2、接種劑量:出生滿12 個月至未滿13 歲接種一劑,13 歲以上接種二劑,間隔4~8 週。
3、常規預防接種對象及時程:免費自2004 年1 月1 日起,政府提供2003 年1 月以後出生且年滿12 個月以上的幼兒免費接種。
4、血液製劑與麻疹、MMR、水痘疫苗接種間隔注意事項如下:
(1)接受一般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或B 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者,應間隔3 個月後再接種。
(2)輸過血者,應間隔6 個月後再接種。
(3)曾靜脈注射血漿、血小板製品或靜脈注射高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時,應間隔11 個月後再接種。


(二)病人、接觸者及周遭環境之處理
1、病例通報:1 週內通報當地衛生主管機關。
通報定義:症狀包括發燒、倦怠不適、全身出現丘疹及水疱(papulovesicular rash),且臨床上無其他顯著病因者。
2、隔離:當患者徵狀出現後應立即對病患採取隔離措施,直到水泡變乾結痂為止。避免患者與可被感染者接觸;在醫院為防止感染免疫不全的病人,應實施絕對隔離;並應避免至公共場所及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如捷運、火車及公車等)。
3、消毒:兼行消毒被鼻腔、喉嚨和水疱液污染的器物。
4、接觸者處理:
(1)接觸者之健康監視:期限將自個案被隔離日起算17天為止,期間若出現疑似感染症狀,應配戴口罩盡速就醫。
(2) 對於高危險群,原則上於暴露後96 小時內經醫師評估後給予水痘免疫球蛋白,或72小時內注射水痘疫苗,可預防感染或是減輕疾病。但是免疫功能差的人、孕婦、預定在三個月內有可能懷孕之婦 女、未經治療的開放性肺結核病患以及對疫苗成分曾有過敏反應者等民眾,均不適宜給予水痘疫苗。另因國內目前並無水痘免疫球蛋白(VZIG),所以,經醫師 評估後可考慮以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代替。
5、接觸者及感染源調查:一般情形下並不需要。


四、治療照護
Vidarabine和acyclovir都可治療水痘或帶狀疱疹,通常選擇後者為抗病毒藥物。


五、法規政策
(1)依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及第三十九條,
水痘屬第四類傳染病,應於一週內向該管主管機關通報。
(2)傳染病防治法(doc檔案)
http://www.cdc.gov.tw/public/Attachment/7122118103771.doc



六、相關連結
校園水痘防治注意事項 (pdf檔案)
水痘教材(pdf檔案)
水痘教材(含備忘稿)(pdf檔案)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參考資料,來源 team.boe.ttct.edu.tw/ttchps/upload/生病時怎麼辦-教案.doc


單元名稱
生病時怎麼辨
資料來源
版別
領域冊別
南一版
(或自編)
健康與體育第一冊(一上)主題貳第六單元
教學時間
場地
160分鐘
教室
學習目標
一、能了解生病者和健康者的不同外在的表徵不同。
二、能知道身體不舒服時的適當處理方法。
三、認識水痘保健。
四、知道生病時要看醫生,請醫生診斷病情。
五、能使用正確的方法,促進身體健康,遠離疾病。
能力指標
7-1-1了解健康的定義,並指出人們為促進健康所採取的活動。
評量要點
一、能說出自己身體的感覺,知道自己身體不舒服。
二、能從外貌象徵判斷他人是否生病了。
三、能說出在校時,身體不舒服的處理方式。
四、能說出在家時,身體不舒服的處理方式。
五、在日常生活中能表現出促進身體健康的行為。
六、能知道水痘是傳染疾病。
七、能說出長水痘時,應在家休息,避免傳染給他人。
八、能說出生病時應先看醫生,確定病因。
九、能說出長水痘的防治與醫療方法。
教學活動內容
活動一、小可生病了(40分鐘)
一、重點
()能透過語言表達,判斷他人身心是否舒適。
()能透過外在表徵的觀察,分辨他人是否健康。
二、活動(建議節次:第一節)
()引起動機
1.教師於課前先指導班上五名學童仿照教材做情境示範。
2.上課時,教師引導班上其他學童注意觀察該組學童示範的情境內容,並請學童發表自己對此情境的看法。
()教師指導學童分組討論問題:小可生病了嗎?為什麼?
()小組推代表報告該組討論結果。
()教師綜合結論,帶出下一頁活動: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藉由言語的表達,做為判斷他人當時身心狀況是否舒適的參考條件。
2.如果一個人身體不舒服,即代表健康出了問題。
()誰是健康寶寶:教師展示一張孩童愁眉苦臉的情境圖卡,請學童們討論發表圖中的孩童怎麼了?為何做如此判斷?
()教師說明教材之五個情境圖卡,請學童觀察圖像內容,再針對圖像人物的表徵判斷誰是健康寶寶,而誰可能生病了:
1.上排左圖:精神飽滿,心情愉快,應該是健康寶寶。
2.上排中圖:體力充沛,好運動,應該是健康寶寶。
3.上排右圖:牙齒痛,可能有牙齒方面的疾病。
4.下排左圖:手摸肚子,臉痛苦皺眉,可能腸胃不舒服。
5.下排右圖:用餐不挑食,胃口好,營養充足,可以促進健康,成為健康寶寶。
()請學童發表自己生病時、沒生病時,身體及心理上有哪些差異現象,並說一說,自己現在是健康寶寶嗎?為什麼?
()教師總結
1.一個人健康與否,會呈現於外在的表徵,如心情是否愉快、精神是否充沛、身體是否舒適、活動行為、生活習慣是否正確等。
2.要讓自己成為健康寶寶,應時常保持心情愉快,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並做適度的運動。
()師生共同歸納
1.當人生病時,生理及心理會有異於平日的現象,如:頭昏、發熱、疼痛感、精神不濟等。
2.當人生理上出現不舒服的現象時,也會影響心理上的舒適度。
3.我們可以從外在的精神、體能、飲食等狀況及身體的舒適度來判斷自己是否健康。
4.覺得身體不適,應及早看醫生,請醫生診斷是否生病了。
活動二、不舒服時這樣做(40分鐘)
一、重點
()會清楚表達自己不舒服的感覺。
()當身體不適時,在不同的場合,能做出適當的處理方式,以促進身體健康。
二、活動(建議節次:第二節)
()教師詢問學童,有在校時身體不舒服的經驗,當時如何處理。
()教師指導學童閱讀教材內容,提醒學童在校身體感到不適時,可在老師及同學的陪同下,至健康中心找校護,尋求協助。
()教師引導學童討論發表:身體不舒服時,面對不同的情境場合,可以有哪些適當的處理方法?
1.在學校時
(1)應直接告訴老師,尋求協助。
(2)可到健康中心向校護清楚的表達身體不舒服的狀況。
2.在家中時
(1)可以直接告訴家人,說明自己身體不適的情況。
(2)可打電話尋求家人協助。
3.教師引導學童分享,有無其他情境下的處理方式。
()師生共同歸納
1.小朋友身體不適時,切勿隱忍,應立即告訴身邊的師長,請師長協助處理,才是維護健康的正確方法。
2.身體不適,尋求協助時,一定要清楚表達自己的不適感。
3.平日應謹記或抄下重要的聯繫電話,如:家中電話、父母電話、老師電話等,以便有事聯繫。
活動三、水痘保健(80分鐘)
一、重點
()認識水痘是傳染疾病。
()能遵守健康守則:長水痘時,應在家休息,避免傳染給別人。
()建立生病時要就診治療的觀念。
()養成生病時要按時服(擦)藥、補充營養食物及注意衛生消毒的健康觀念與生活態度。
二、活動(建議節次:第三至四節)
()教師重點提示,引導學童回想:
1.上一節課程內容中,小可怎麼了?
2.學童能答出:小可發燒了。
()教師指導學童閱讀教材內容:了解小可發燒後的發展是被媽媽接回家,並請了一個禮拜的病假,同學們好奇的討論著長水痘有些什麼症狀,並一起去詢問老師。
()教師播放「水痘防疫」影片,讓學童對水痘有一初步概念。
()教師展示水痘病患圖示,說明染患水痘的樣貌、發病症狀及傳染途徑(詳見附錄補充資料)。
()教師告知學童:
1.水痘為傳染疾病。
2.水痘主要藉由人與人之間皮膚的直接接觸或經飛沫傳染。
3.潛伏期可以達到兩到三個星期,通常在發疹前一兩天就具有傳染力,一直要到皰疹乾掉結痂,才不具傳染力。
4.染病時應在家休息,不可隨意外出,以免傳染給他人。
()師生共同歸納
1.學童於上課期間生病,應向學校請假,在家休息靜養。
2.水痘患者當皮疹出現後至少停止上學五天或直到所有病灶結痂為止,以預防水痘疫情的散播,避免患者與可被感染者接觸。
3.感染傳染病時,不可任意外出,以免傳染給他人。
◎水痘保健
()引起動機
1.教師展示水痘患者長水珠與初癒後留下粒狀痂皮的圖示。
2.請學童觀察後,自由發表兩張圖的關係。
()教師指導學童認識水痘發病出珠與出癒結痂皮的樣貌後,請學童打開教材,閱讀活動內容。
()學童透過閱讀與教師的說明,能說出:
1.生病時,要看醫生,請醫生診斷病因。
2.返家後,要按時服(擦)藥。
3.長水痘時,為增加患者的舒適感,避免水珠擦破,宜穿著透氣、寬鬆的衣服,還要勤換內衣,以保持身體的衛生與乾淨,避免繼發性的感染,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4.水痘患者在飲食上,要適度補充營養的食物,可多吃清淡、好吸收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避免蝦蟹、油炸食物、速食品等食物。
5.接觸水痘皰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食具,根據情況分別採取洗、晒、燙、煮、燒消毒,而且不與健康人共用,隔離應持續到全部皰疹乾燥結痂時。
6.其他促進健康的方法
(1)患者的房間盡可能讓陽光照射,因為陽光可以殺死病毒。
(2)注意環境衛生,保持室內的清潔與通風。
(3)將指甲剪短,勤洗手讓手上的病毒量減少,避免細菌感染。
(4)洗澡可用溫水,或採用淋浴的方式,避免擦破水泡。
()師生共同歸納
1.水痘防治可注射水痘疫苗(水痘疫苗為活性減毒疫苗,故免疫力低下者不適合接種;接種後約有95%的人可產生抗體,可維持至少七年以上)。
2.染患水痘時,要按時擦藥,並穿著通風、透氣的衣服。
3.生病時更要注意補充食物營養,增強體力,增加抵抗力。
4.水痘是高傳染率的傳染病,家人被傳染率高達80%,故要特別注意患者接觸(使用)物的消毒,避免家人被感染。
5.只要做好預防措施,水痘疾病是可以被隔絕的。
教學資源
一、書面教材:
二、軟、硬體資源:
表情情境圖卡(愁眉苦臉、開懷大笑、流鼻水、牙痛、活力運動等)、請學童抄錄學校請假專線、老師聯絡電話、家中電話及父母手機號碼或上班公司電話、水痘病患圖示、消除水痘(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宣導媒體)、水痘出珠與結痂對照圖。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賀!王修含皮膚專科診所:獲聘為歐美雷射大廠亞洲區指定合作研究機構(Asian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 CRC)

賀!王修含皮膚專科診所:獲聘為歐美雷射大廠亞洲區指定合作研究機構(Asian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 CRC)

生醫光電雷射是王修含醫師的醫學專業與研究興趣,
王醫師同時具有台大醫學系與台大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學位(台大生醫電子碩士),
曾於美國加州矽谷San Jose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發表研究演說,
榮獲中華民國生醫工程學會2011年度最佳論文獎、
具百年歷史的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工會)頒發2012年工程論文獎等殊榮,
獲多家國際雷射原廠聘請(包括Solta Thermage, Candela, Fotona, Lutronic......),擔任訓練講師與種子醫師,
並代為負責東南亞地區醫師的雷射訓練課程,以及擔任亞洲區之研究伙伴。

王修含醫師除 了擔任雷射原廠之訓練講師與種子醫師之外,開幕於2012年七月的王修含皮膚專科診所,同時獲聘為歐美雷射大廠之亞洲區指定合作研究機構(Asian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重要研究項目包括Fotona, Candela, Syneron等公司之Dualis魔點飛梭雷射、QX MAX天使白淨膚雷射、MGL GentleLASE蕾絲光紫翠玉亞歷山大雷射、eMatrix e美萃(水滴電波)...等光電儀器。王修含醫師自我期許,未來能結合皮膚科醫學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針對亞洲地區人種特性,研發出最適合華人膚質的雷射機種與治療方式,在皮膚疾病的治療與皮膚抗老回春保健上有所貢獻。

王修含皮膚科診所-亞洲區指定合作研究機構 Asian CRC

賀!王修含皮膚專科診所:獲聘為歐美雷射大廠(Fotona, Candela, Syneron)亞洲區指定合作研究機構(Asian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重要研發項目包括Dualis魔點飛梭雷射、QX MAX天使白淨膚雷射、MGL GentleLASE蕾絲光紫翠玉亞歷山大雷射、eMatrix e美萃 水滴電波等光電儀器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美白針(美白點滴)真相:常見成分與風險

美白針(美白點滴)真相:常見成分與風險、副作用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許多方式都有美白的效果,包括防晒(遮避日光、紫外線)、口服維他命C、塗抹美白保養品、施打雷射(例如所謂的「淨膚雷射」、「粉餅雷射」、「光纖美白雷射」、「櫻花雷射」等,皆號稱有美白作用,但實際效果亦與個別膚質有關)。近年來盛行的「美白針(美白點滴美容點滴」,也是一種美白的方法,但美白針所提供的成分與功能,皆可經由飲食或口服方式攝取而作用,不需要經由較危險的靜脈注射或點滴方式獲得。

美白針尚缺乏科學實證支持

美白針的安全性

Q: 美白針有副作用嗎?

許多人會問:「美白針有沒有副作用?」「打美白針有副作用嗎?」「打美白針有什麼副作用?」
短期或長期施打美白針(美白點滴美容點滴)都具有風險與副作用,美白針本身可能就有很多種化學成分,多種藥物的交互作用更加複雜。一旦發生過敏反應,由於經由靜脈點滴方式進入人體,急救困難度較高,嚴重者有可能致命。施打過程無菌操作不當,也會發生靜脈炎或蜂窩性組織炎。而且美白針宣稱的效果,有多種更安全的取代方案可以達到。
美白針非屬必要的治療,長期施打可能有害健康!
由於美白針治療具有爭議性,中國大陸的央視曾以大S代言的美白針為報導案例,認為「美白針是假藥」,只是「凝血劑保肝藥」,並且「揭秘了美白針的暴利內幕」,新聞連結:http://health.people.com.cn/BIG5/n/2013/1204/c14739-23742667.html

 

美白針的有效性

Q:「打美白針好嗎?」 「打美白針有效果嗎?」「打美白針真的會變白嗎?」

美白針的成本費用事實上相當低,但有些美白針價格不斐,在價位上被包裝成「高級」的保養方式,成為商業化的行銷手法。施打美白針(美白點滴美容點滴營養針營養點滴)號稱可有效地「美白(淡化色素、淡斑)」(「超強美白去斑」)、「抗老化(回春)」、「抗氧化(抗自由基)」、「抗痘痘(治療青春痘)」、「排毒(促進新陳代謝)」、「刺激膠原蛋白新生(膠原美白針)」……,雖然美白針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作用,但並未完全受到學術研究的肯定,亦無臨床實證支持,而且這些宣稱的治療效果,有更安全的方式可達到。由於醫學的研究時常在更新,美白針目前尚缺乏實證報告,有待日後持續的學術研究探討。


美白針的合法性

Q: 美白針合法嗎? Ans: 美白針並未違法。

美白針屬「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Off-label use):在符合原則下,並未違法。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前衛生署)曾於2012年表示,目前並沒有核准美白針產品。因此美白針屬「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Off-label use)。在正當合理原則(參見衛署醫字第0910014830號函)下的「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並未違法,但由於美白針配方大多使用多種成分混合注 射,需特別注意其綜合使用的療效、藥品交互作用或不良反應等問題。所以若有更安全的替代方案(例如口服、外用),其實可以不需注射美白針劑。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前衛生署)曾就藥品「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原則發函(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1年02月08日,發文字號:衛署醫字第0910014830號)
藥品「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原則如下:
(1)需基於治療疾病的需要(正當理由)
(2)需符合醫學原理及臨床藥理(合理使用)
(3)應據實告知病人
(4)不得違反藥品使用當時,已知的、具公信力的醫學文獻
(5)用藥應盡量以單方為主,如同時使用多種藥品,應特別注意其綜合使用的療效、藥品交互作用或不良反應等問題。 

 

婦女施打美白針的特殊考量


Q:「孕婦可以打美白針嗎?」「懷孕可以打美白針嗎?」
懷孕婦女應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藥物,以確保胎兒的安全,建議勿施打不必要的針劑,因此施打美白針或美白點滴前,更需三思!

Q:「月經來可以打美白針嗎?」「生理期打美白針好嗎?」
一般的美白針常添加傳明酸(tranexamic acid) ,此藥物可用於術後止血,有可能影響生理期的經血排除,故不建議。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美白針配方成分

坊間美白針之成分與功能,皆可經由飲食或口服方式攝取而作用,不需要經由較危險的靜脈注射或點滴方式獲得,通常都是挑選數種以下的成分進行混合,構成所謂的「特調秘方」、「特調美白針」、「基礎美白針」、「進階美白針」、「一級美白針」、「二級美白針」、「三級美白針」、「終級美白針」、「超級美白針」、「普通型美白針」、「加強型美白針」......等各式商品名稱:

1. 生理食鹽水(normal saline):佔99%以上的最主要體積

2. 維生素C (vitamin C):具抗氧化能力,是美白效果主要來源,可藉由飲食、口服、外用塗抹方式取代。

3. 傳明酸(tranexamic acid, transamine) :原本用於外科術後與外傷的止血,外用方式具有美白功效,但若以注射、點滴、口服方式用於美白目的(例如美白針),則具有危險性,尤其是具有血栓形成傾向、心肌梗塞病史者,宜避免使用。

4. 維生素B群(vitamin B complex):與細胞的新陳代謝有關,不需經由注射方式獲得,完全可藉由飲食或口服錠劑攝取,為了節省成本,許多美白點滴美白針的維他命B群成分會簡化,未必有完整的種類。維生素B群的成分包括:
vitamin B1 (thiamine,維他命B1、硫胺、硫胺素)
vitamin B2 (riboflavin,維他命B2、核黃素)
vitamin B3 (niacinniacinamide維他命B3niacin稱為菸鹼酸,而niacinamide稱為菸鹼胺菸鹼醯胺)
vitamin B5 (pantothenic acid,維他命B5、泛酸)
vitamin B6 (pyridoxine吡哆醇, pyridoxal比哆醛, pyridoxamine比哆胺, pyridoxine hydrochloride鹽酸吡哆醇、氫氯化吡哆醇、氫氯化吡哆素,通稱為「維他命B6」)
vitamin B7 (biotin,生物素、維他命B7):又稱為維他命H(vitamin H)
vitamin B9 (folic acid,葉酸、維他命B9)
vitamin B12 (cobalamins鈷胺素、維他命B12):許多類型的鈷胺素都被可能被稱為維他命B12,但較常使用的類型是氰基鈷胺(cyanocobalamin, CN-B12),可在體內轉變成羥鈷胺(hydroxocobalamin, OH-B12) 。

5. 膽鹼(choline,又稱為「膽素」):最早於1862年,被Andreas Strecker 由牛的膽汁(ox bile)分離而得到,因為bile的希臘文是chole,故命名為choline,此物質於1866年被人工以化學合成法製造成功。膽鹼以前曾被冠名為維生素B4,但現在已不再認為它是維生素B群之一。膽鹼是細胞膜結構的重要成分,亦與細胞的訊息傳遞、神經傳導有關,人類雖可自行合成膽鹼,但仍需由食物攝取才能足夠供應生理所需,因此膽鹼被認為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素。膽鹼廣泛存在各種食物,食物是膽鹼的主要來源,不應仰賴點滴注射方式(例如美白針)來獲取。

6. 肌醇(inositol):肌醇是細胞訊息傳遞的重要物質,也是多種結構性磷脂質的重要成分,例如:phosphatidylinositol (PI)、phosphatidylinositol phosphate (PIP)等。肌醇與膽鹼可共同合成卵磷脂(lecithin),日常食物是人體攝取肌醇的重要來源,不應該仰賴美白針等注射方式。

7. 銀杏(ginkgo):抗老、促進血液循環,口服即可。

8. 穀胱甘肽(glutathione):抗氧化。長期經由靜脈注射(例如美白針)高劑量的穀胱甘肽(谷胱甘肽),可能造成劇烈腹痛、腎臟功能受損,造成腎功能不全或腎功能衰竭,也可能誘發甲狀腺功能紊亂。最嚴重者會發生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即史帝文強生症候群(Stevens – Johnson syndrome)或中毒性表皮壞死鬆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註:即使是以口服形態攝取穀胱甘肽 ,服用過量亦具風險,故台灣衛生主管機構訂有標示警語之規定。相關公文附錄於下:
行政院衛生署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100年10月18日
發文字號:署授食字第1001303138號
主旨:訂定使用原料「穀胱甘肽(Glutathione)」之每日食用限量及應標示警語,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七條第一項第六款規定。
公告事項:
一、原料「穀胱甘肽」之來源為由圓酵母(Torula yeast)發酵製成,其每日食用限量為250毫克以下。
二、使用原料「穀胱甘肽」之包裝食品,應以中文顯著標示「對穀胱甘肽過敏者、孕婦、哺乳婦女及嬰幼兒應避免食用」等字樣。

副本:本署法規委員會
署長 邱文達   本案依分層負責規定授權局長決行


公文PDF檔:http://www.fda.gov.tw/tc/includes/GetFile.ashx?mID=19&id=11612&chk=b0ea5c58-32f6-440b-b996-79078b250646
來源:http://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8047&chk=f066b6bd-0f38-4c14-add5-88d7ea77a3f5&param=pn%3D45%26cid%3D3%26cchk%3D46552e96-810a-42c3-83e1-bd5e42344633#.VKZBMXvEaUk 


9. 硫辛酸(thioctic acid, α-lipoic acid):保肝、抗氧化,R-(+)-lipoic acid 才有生理活性,口服與注射方式效果相近,並不需要特別承受靜脈注射的痛苦與危險。

10. 牛磺酸(Taurine):抗氧化、加速神經元再生與延長、維持腦部運作與發展、抗痙攣、減少焦慮,口服補充即可。

11. 各種胺基酸(amino acids):包括甘胺酸(glycine)、甲硫胺酸(methionine)、半胱胺酸(cysteine)、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L-Cysteine, NAC)等。完全可經由正常飲食攝取。許多美白針以胺基酸做為基底,或加入胺基酸溶液,就稱為「膠原美白針」、「膠原抗老針」,號稱可促進膠原蛋白新生、維護生理機能、抗老化回春......,事實上這些功效並未獲得證實,而這些成分,最安全的來源應該是均衡的蛋白質飲食,而不是藉由定期施打美白針而獲得。

本文網址:http://www.skin168.net/2012/08/whitening-injection.html
以下是關於美白針(美白點滴)真相的文章,作者分析得相當有道理,值得參考:
美白針(上):http://www.ptt.cc/bbs/BeautySalon/M.1316118629.A.F14.html
美白針(下):http://www.ptt.cc/bbs/BeautySalon/M.1316364303.A.71B.html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http://www.cna.com.tw/News/aALL/201208220091.aspx

衛署:沒有核准美白針產品

加入中央社粉絲團

11:39:19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2日電)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胡倩婷表示,坊間醫美推出靜脈注射「美白針」療程,99%成分是水。衛生署今天說,沒有核准美白針產品。

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胡倩婷表示,美白針注射液中,99%成分是水,其次才是維他命C,「就如同吃一顆維他命,再喝500cc的水」。

美白針成分還包括「傳明酸」,胡倩婷表示,傳明酸具有美白作用,屬於「Off Label Use(未經核准的適應症)」不是衛生署核准的美白成分,經過2到3天代謝後就沒有了,治療期很短暫。

她說,傳明酸是日本人發現用吃的、擦的對美白有用,但並沒有實驗證明,國際上也無相關報告,「只是病人的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坊間醫美診所推出的美白針療程,需注射多次,胡倩婷表示,求診患者常見因連續多天注射後,注射部位出現發炎與紅腫現象。

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主任劉漢南表示,醫學中心提供的醫療服務都有實證醫學基礎,坊間靜脈注射的美白針療程加入許多成分,是否無菌仍是要考量的重點。

胡倩婷表示,美白針屬侵入性治療,液體成分多屬於水、維他命及傳明酸,然而也有加入「胺基酸」、「銀杏」等,是否無菌仍很懷疑,靜脈注射後會隨血液流到心臟等器官,風險仍是存在,希望政府能多把關。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藥品組副組長王兆儀表示,衛生署沒有核准美白針產品,這可能是醫師自行調配的。1010822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關於法國國家藥品與健康產品安全局(Agence nationale de sécurité du médicament et des produits de santé, National Agency for Medicines and Health Products Safety)禁用美白針的相關新聞:

2016.04.07台灣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612891-兩大風險-法禁美白針

兩大風險 法禁美白針
2016-04-07 03:26 聯合報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法國國家藥品與健康產品安全局五日在官網公告,將禁止使用任何用於皮膚美白或提亮膚色的注射產品(美白針),並將禁止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無償提供、進出口或廣告宣傳活動。該機構強調,此類產品的成分及使用方式可能對消費者的健康帶來很大風險。

新華社報導,無論在法國還是其他國家,不少愛美人士、尤其是女性消費者願意通過注射美白產品(美白針)追求「完美」膚色。這些產品的生產廠家往往宣稱,產品具有排毒養顏、使肌膚煥發年輕光彩的神奇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谷胱甘、維生素C、表皮生長因子等。

法國國家藥品與健康產品安全局指出,美白針等產品通常由靜脈、肌肉或皮下注射,這種使用方式本身就存在很高風險。事實上,此類產品並未獲得法國有關部門的上市批准,也缺少規範的品質和效益風險評估以確保其安全性。因此,目前各種形式的銷售和宣傳均違反現行法規。

據法國中毒防治中心統計,去年法國曾出現兩例因使用美白注射產品(美白針)產生不良反應的病例,其中一例患者出現惡心、頭暈、心悸、腹部不適等症狀。去年九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警告,皮膚美白注射產品不僅可能無效,還可能導致感染肝炎、愛滋病等多種疾病。


2016.04.07 香港 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07/19560776

易感染病 法禁美白針

近年世界各地民眾均流行注射美白針(圖),藉以追求理想膚色。法國前日下令禁止美容注射產品的使用及買賣,指其成份及使用過程存在極大風險。

有機會染肝炎愛滋
法國國家藥物與健康產品安全局決定禁止生產、銷售、出入口及推銷任何用作美白皮膚的注射產品(美白針),因其成份及注射過程極有可能危害消費者的健康。當局指此類產品推出市面時未獲有關當局批准,亦未通過安全測試,因此品質沒有保障,而且一般經靜脈、肌肉或皮下注射服用,感染病毒的風險極高。

當地去年曾出現兩宗使用美白注射產品(美白針)後產生不良反應的病例,其中一名患者更出現惡心、暈眩、心悸及腹部不適等症狀。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去年9月亦發出警告,指出有關產品效用成疑之餘,使用者更有機會在注射過程中感染肝炎、愛滋病等多種血液疾病。
新華社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