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scarlet fever)及其皮膚症狀

猩紅熱(scarlet fever)及其皮膚症狀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猩紅熱(scarlet fever, scarlatina)是因為感染A群鏈球菌(β溶血性A群鏈球菌,group A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i,GABHS),也就是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所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病因來自細菌產生的外毒素(exotoxin)。A群鏈球菌感染所釋放的外毒素,可形成皮膚局部的非水泡性膿痂疹(non-bullous impetigo),亦能引發全身性皮疹的猩紅熱,最嚴重則可能造成致命性的鏈球菌毒素休克症候群(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

猩 紅熱好發於5至15歲的兒童,但成年人也有可能罹病。造成猩紅熱的A群鏈球菌,最常起源於上呼吸道局部扁桃腺與咽喉部位,也可能來自皮膚軟組織外傷或燒燙 傷部位、手術傷口的鏈球菌感染,生產期間子宮受鏈球菌感染則可能發生「產褥性猩紅熱」(puerperal scarlet fever),也曾有來自食物污染,造成爆發疫情的報告(J Infect. 2007;55(5):419-424.)。




 圖:猩紅熱(scarlet fever, scarlatina)的典型症狀-皮膚出現典型的紅疹,兩頰泛紅、嘴唇四周蒼白,頸部、前胸與腋窩有紅疹,舌頭呈現草莓狀外觀,稱為「草莓舌」(strawberry tongue)。
圖片引用自http://www.childrenscolorado.org/wellness/info/parents/22939.aspx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猩紅熱的傳染途徑:

1. 最主要經由上呼吸道的分泌物與飛沫傳染。
2. 皮膚軟組織外傷或燒燙傷部位、手術傷口的鏈球菌感染,稱為「外科猩紅熱」(surgical scarlet fever)。
3. 生產期間子宮受鏈球菌感染則可能發生「產褥性猩紅熱」(puerperal scarlet fever)
4. 在2007年的中國大陸,曾發生鏈球菌污染食物,造成爆發疫情的報告

猩紅熱的潛伏期:

約為1-4天,但潛伏期可短至12小時,亦可長達7天。

猩紅熱的典型症狀與皮膚表現:

就像「猩紅熱」這個名詞所示,它的特徵就是又紅又熱,典型症狀包括以下數點:
1. 發燒與喉嚨痛:疾病初期會有突發性的發燒和喉嚨痛的症狀,亦可伴隨頭痛、噁心、嘔吐、肌肉痛、腹痛、全身倦怠感。若未加治療,在發病第二天可達攝氏39-40度的高燒,並於5-7天後逐漸退燒,但若即時給予抗生素治療,則可於投藥後12-24小時內退燒。

2. 草莓舌:舌頭可能呈現亮紅與明顯的舌乳頭形成的凹凸表面,稱為「草莓舌」(strawberry tongue)。
 圖:感染猩紅熱的患者,舌頭可能呈現亮紅色與明顯的舌乳頭形成的凹凸表面,稱為「草莓舌」(strawberry tongue)。
圖片引用自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2/Scharlach.JPG

3. 具特徵性的全身皮疹:
在發燒後12至48小時,會出現類似砂紙質感的紅疹,在壓迫時會泛白,壓力去除後又會恢復紅色。典型紅疹的外觀,是大片泛紅的皮膚上,摻雜有小範圍的深紅色 紅斑,猶如「煮沸過的龍蝦外殼」(boiled lobster)。全身皮膚紅疹出現的順序,通常以紅色斑塊的形式,起始自臉部與頸部、耳下、胸部、腋下的部位,並於24小時內蔓延至軀幹、四肢。在皮膚 皺褶處,如腹股溝處,症狀會更加明顯。猩紅熱的皮疹在發作時,會出現所謂的巴氏線(Pastia's lines),這是出現在皮膚皺褶處,如腋窩、手肘、鼠蹊腹股溝處,由許多出血點(petechiae)聚集形成的紅色線條。臉頰可能泛紅,同時嘴唇四週 會有一圈蒼白的區域。紅疹在出現後三至四天會開始消退,同時會有脫皮的現象,脫皮的範圍包括臉部、手掌、手指與腳趾尖端、腋下、腹股溝等部位。




圖: 猩紅熱的皮疹與巴氏線(Pastia's lines)--猩紅熱的皮疹在發作時,會出現所謂的巴氏線(Pastia's lines),這是出現在皮膚皺褶處,如腋窩、手肘、鼠蹊腹股溝處,由許多出血點(petechiae)聚集形成的紅色線條。猩紅熱的皮疹,由頸部、前胸 出現後,會蔓延至軀幹部與四肢。
圖片引用自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imagepages/19082.htm





圖:猩紅熱(scarlet fever)-罹患猩紅熱的兒童,兩頰呈現明顯的潮紅,但嘴巴周圍則否,所以與臉頰相較,顯得較為蒼白。圖片引用自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5/Scarlet_fever_1.JPG

紅疹的原因

紅疹的原因來自於鏈球菌釋放的外毒素,會刺激人體產生發炎性介質(inflammatory mediators),並改變皮膚的細胞激素環境(cytokine milieu),所以造成皮膚的發炎反應,使得體溫增高與血管擴張,因此發燒後12至48小時,皮膚開始呈現泛紅的色澤,同時在用力壓迫下,血管內的血液 被排除,就顯得泛白,壓力去除後,血液又流回擴張的血管,回復成紅色的皮疹。也因為這個特徵,β溶血性A群鏈球菌所釋放的毒素,又稱為紅斑毒素 (erythrogenic toxin或erythemogenic toxin)。

猩紅熱發病後,仍有傳染力嗎?


猩紅熱患者在急性發病期間,具有傳染他人的能力,若給予抗生素治療,可縮短傳染期至24-48小時,但若未接受治療,則在10-21天左右的時間內,仍具有傳染他人的能力。

如何治療猩紅熱?

使用口服或注射型的抗生素:
1. 盤尼西林(penicillin)
2. 第一代頭孢子黴素(cephalosporin)
3. 紅黴素(erythromycin)
4. 克林達黴素(clindamycin)

猩紅熱可能引起的併發症


大部分患者在治療後都可痊癒,但少數病患可能發生下列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腎絲球腎炎、
急性風濕熱、風濕性心臟病、
毒性休克症候群、
中耳炎、鼻竇炎、頸部淋巴結炎、扁桃腺周圍膿瘍、後咽部膿瘍、支氣管肺炎、
腦膜炎、腦部膿瘍、顱內靜脈竇血栓、葡萄膜炎、敗血症、肝炎、血管炎、心肌炎。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其它資訊,另可參考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網頁:
http://www.cdc.gov.tw/lp.asp?ctNode=2652&CtUnit=1535&BaseDSD=7&mp=1

猩紅熱Q&A

問題     什麼是猩紅熱?
答覆     猩紅熱是由A群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傳染病。任何人都有得病的機會,主要是好發於10歲以下的兒童。

問題     如何得到猩紅熱?傳染途徑為何?
答覆     一、A群鏈球菌一般存活於患者口腔、鼻腔和咽喉。患者打噴嚏或咳嗽產生的飛沫會散播病菌。若您接觸到患者飛沫污染的物體,再透過手部觸摸眼、口、鼻,就可能會得病。另直接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接觸也可能得病。
二、接觸到被A群鏈球菌感染的皮膚傷口,也可能會得病。
三、與患者共同使用水杯或用餐共用餐具,也有機會得病。

問題     感染後到發病前的潛伏期多久?
答覆     潛伏期為1~3日。

問題     發病後可傳染給他人的時間有多久?
答覆     沒有接受治療的患者,可傳染期會有10~21天左右,若給予適當的治療,則可縮短傳染期24~48小時。

問題     猩紅熱會有什麼症狀?
答覆     一、病發初期通常出現發燒和喉嚨痛,偶爾會有頭痛、嘔吐和腹痛。
二、最特殊(典型)的症狀為舌頭表面可能出現草莓般(呈紅色和凹凸)的外觀,及發病日或隔日在身軀或頸部皮膚會出現砂紙般粗糙的紅疹,其後會蔓延到四肢,特別是腋窩、肘部及腹股溝。紅疹一般在一星期之內會漸漸消退,接著手指、腳趾和腹股溝的皮膚會脫皮。

問題     猩紅熱如何治療?
答覆     抗生素可有效治療猩紅熱。若出現猩紅熱的病徵,如小孩喉嚨痛、發燒時,務必要儘速就醫,接受醫師診斷,並依照醫師的指示服用抗生素及退燒藥物;多休息和補充水分有助於紓緩病徵。

問題     若未經醫師診療並按時服藥,可能會有哪些合併症?
答覆     猩紅熱有機會引發併發症,如中耳炎、咽喉膿腫、肺炎、腦膜炎、骨或關節毛病,亦可對腎臟、肝臟和心臟造成損害,或引發較罕見的中毒性休克綜合症。

問題     猩紅熱有疫苗可以預防嗎?
答覆     目前全球仍未有猩紅熱的疫苗可接種。

問題     猩紅熱的預防方法有哪些?
答覆     一、避免得病的最佳方法為「勤洗手」。尤其當您出現喉嚨痛時,更需要經常洗手,保持雙手清潔。
二、避免與人共用餐具、被單、床單、毛巾或其他個人用品。

問題     如果罹患猩紅熱需要注意什麼?
答覆     一、患者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著口鼻,並妥為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二、患者應多補充水分、多休息。
三、患病的兒童應避免上學或返回幼托機構,遵從醫師指示服藥,並在開始服藥滿一天,而且燒退達二十四小時以上,才可以上學或出入其他公共場所。
四、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如餐具和毛巾等

問題     若家中有猩紅熱患者,要如何進行消毒?
答覆     不須進行特別消毒,只要保持手部清潔及維持良好的環境衛生即可。

問題     猩紅熱是否為法定傳染病?須通報嗎?
答覆     目前猩紅熱並非我國法定傳染病,原則上不須要通報。但若學校(含幼稚園、托兒所或安親班)或醫師發現有2人或2人以上具相同症狀的群聚現象,仍應儘速通知當地衛生主管機關,以便迅速進行了解及控制疫情。

問題     出國至有猩紅熱流行地區,應做那些防範措施?
答覆     目前香港、澳門及中國大陸地區近期陸續出現多起猩紅熱流行疫情,有大範圍流行的可能。前往該地區的民眾要謹慎防範,如勤洗手,經常保持雙手清潔;避免出入人多且不通風的公共場所。
問題     若從猩紅熱流行地區回國的民眾,是否需要特別隔離 ?
答覆     無需特別隔離,但返國後仍應維持正確洗手、保持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若有疑似症狀或有任何不適,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http://www.cdc.gov.tw/ct.asp?xItem=34630&ctNode=2534&mp=1

「疾管局籲請醫師通報「A群鏈球菌侵襲性感染或毒性休克症候群」病例」(疾病管制局致醫界通函第111號)

資料來源: 公關室 Public Relations Office
日期: 2011/7/6
各位醫界朋友,您好:
香港近期猩紅熱個案攀升,創近十年新高,並已造成2名兒童死亡。疾病管制局為加強A型鏈球菌感染症監測,籲請醫師通報「A群鏈球菌侵襲性感染或毒性休克症候群」病例,病例定義如下:
一、臨床條件:具有下列任一條件:
(一) 由A群鏈球菌所引起之侵襲性疾病(如:肺炎、菌血症、肌炎、壞死性筋膜炎、關節炎、骨髓炎、腦膜炎、敗血症等)。
(二) 毒性休克症候群(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 STSS):出現低血壓,且合併至少兩項以上器官功能異常,包括:腎功能異常、肝功能異常、血小板低下或彌漫性血管內凝固症、紅疹、急性呼吸窘迫症、壞死 性筋膜炎/壞死性肌炎。
二、檢驗條件:臨床檢體分離並鑑定出A群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或 Streptococcus pyogenes)。
三、通報定義:符合臨床條件,且經醫院自行檢驗,符合檢驗條件。
醫師如遇診治符合上述通報定義病患時,請在一週內於「傳染病個案通報系統」中「其他傳染病」項下,選擇「A群鏈球菌侵襲性感染或毒性休克症候群」完成通報,並將培養分離出之菌株送驗。
感謝您與我們共同維護全民的健康安全。
疾病管制局
2011/7/6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類鼻疽 melioidosis

類鼻疽(melioidosis)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根據疾病管制署例年監測資料,南台灣地區在颱風過後可能會發生類鼻疽病例。因為颱風的強風豪雨,會將原本藏於土壤中的病原菌(類鼻疽桿菌)帶出地表,若皮膚有傷口,在災後整理環境時,病原菌就可能入侵人體,造成感染。例如:2005年海棠及泰利颱風、2008年卡玫基颱風、2009年莫拉克颱風、2010年凡那比颱風與2011年南瑪都颱風災後,台灣南部地區(主要在台南市與高雄市)都曾發生類鼻疽疫情。類鼻疽的臨床症狀有很大的差異,被感染者可能沒有症狀,或是局部皮膚丘疹、膿皰、結節、潰瘍,或是發生肺炎、慢性內臟器官化膿,也可能出現嚴重的敗血性休克。

類鼻疽(melioidosis) 是因為感染「類鼻疽桿菌」(「類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舊名「類鼻疽假單胞菌」Pseudomonas pseudomallei)所引發的疾病,這種細菌是一種腐生菌,生存於積水的環境,如水池、土壤,可感染多種動物,如人類、猴、馬、豬、羊、囓齒類與鳥 類,但不會經由人類直接傳染給人類。傳染途徑通常來自原本有傷口的皮膚,接觸被此細菌污染的水或土壤,少數案例則是由於呼吸道吸入受污染的塵土,或消化道 食入被污染的水或土壤所致。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類鼻疽的潛伏期長短不一,可由小於三天至數個月或數年,例如溺水者可在24小時後即發病,但越戰美軍的潛伏期最高紀錄可長達29年,所以「類鼻疽」又稱為「越南定時炸彈」 (Vietnamese time bomb)。通常皮膚感染的潛伏期較短,約1至5天,類鼻疽的急性期表現常為不明原因的敗血症或肺炎,而肺部症狀約10至14天,但若經由全身血行傳播,則在7至10天內會發展為致命的敗血症。類鼻疽在皮膚引起的症狀,可表現為丘疹、膿皰、結節、潰瘍,也可能出現慢性結節狀淋巴管炎。綜而言之,類鼻疽的感染型態可分為四類,包括:
1. 急性的局部感染
2. 急性肺部感染
3. 急性血行性感染
4. 瀰漫性感染
類鼻疽也可能出現無症狀的感染。類鼻疽感染最常發生於老年人或慢性病患,包括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肝炎、腎功能不全、癌症、地中海型貧血、免疫功能較差者,但一般健康人也可能罹患此病。如果颱風、水災影響地區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發燒,應評估診斷感染類鼻疽的可能性。



圖: 類鼻疽(melioidosis)感染之皮膚表現:A-I, 原發性皮膚類鼻疽(Primary skin melioidosis.) J-L, 次發性(瀰漫性)皮膚類鼻疽(Secondary (disseminated) skin melioidosis).-引用自感染學期刊Clin Infect Dis. (2008) 47 (5): 603-609. doi: 10.1086/590931

在台灣南部地區,在颱風挾帶豪雨過境之後,原本在土壤中的類鼻疽伯克氏菌會被翻出地表,災區居民若體表有傷口,在整理環境的過程中,可能被細菌入侵,造成感染。類鼻疽流行於熱帶地方,例如東南亞、中南美洲、澳洲東北部,臨床病例在台灣並不常見,但根據疾病管制署的統計,在2005年海棠與泰利颱風、2008 年卡玫基颱風、2009年莫拉克颱風、2010年凡那比颱風與2010年南瑪都颱風之後,南部地區如台南市與高雄市,皆曾爆發類鼻疽疫情,因此自2007年10月,此疾病被列為第四類傳染病,納入法定傳染病監測系統通報項目。



圖: 台灣的類鼻疽(melioidosis)病例分布-引用自感染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J Clin Microbiol. 2010 Apr;48(4):1432-1434),此論文出自台灣學者之研究,作者為高雄榮民總醫院與高雄師範大學的Yao-Shen Chen, Hsi-Hsun Lin, Jung-Jung Mu, Chuen-Sheue Chiang, Chang-Hsun Chen, Leh-Mia Buu, Yusen E. Lin,  Ya-Lei Chen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類鼻疽感染的型態與治療方式,會影響未來的預後。類鼻疽桿菌對 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急性期通常給予第三代頭孢子素(ceftazidime),治療療程通常建議先以靜脈注射方式,至少給予10至14天的抗生素,可 視臨床狀況使用2至4週。然後再持續使用3至6個月的口服抗生素,進行維持療法以防止復發。目前常使用合併多種抗生素療法,例如doxycycline與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可用來治療類鼻疽的抗生素列表如下:
    Ceftazidime
    Imipenem
    Meropenem
    Doxycycline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Piperacillin
    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
    Azlocillin
    Ticarcillin-clavulanate
    Ceftriaxone
    Aztreonam


類鼻疽盛行的國家或地區如下:(整理自美國CDC資料http://www.cdc.gov/melioidosis/exposure/)
報告病例數最多的國家/地區:
  • 泰國(Thailand)
  • 馬來西亞(Malaysia)
  • 新加坡(Singapore)
  • 北澳大利亞(Northern Australia)

可能盛行的區域:
  • 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
  • 印度次大陸的大部份地區(Most of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 中國南部(Southern China)
  • 香港(Hong Kong)
  • 台灣(Taiwan)

雖然很少案例報告,但認為常發生類鼻疽的國家:
  • 越南(Vietnam)
  • 印尼(Indonesia)
  • 柬埔寨(Cambodia)
  • 寮國(Laos)
  • 緬甸(Myanmar/ Burma)

南亞與澳洲之外,曾有案例報告的國家:
  • 南太平洋(The South Pacific, 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
  • 斯里蘭卡(Sri Lanka)
  • 墨西哥(Mexico)
  • 薩爾瓦多(El Salvador)
  • 巴拿馬(Panama)
  • 厄瓜多爾(Ecuador)
  • 秘魯(Peru)
  • 蓋亞納(Guyana)
  •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 馬提尼克島(Martinique)
  • 瓜德羅普(Guadeloupe)
  • 巴西(Brazil)
  • 非洲與中東的部份區域(Parts of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以下是引用自台灣疾病管制局的資料:
http://www.cdc.gov.tw/ct.asp?xItem=6505&ctNode=1733&mp=1

類鼻疽

資料來源: 疫情中心

類鼻疽(Melioidosis)
一、疾病概述(Disease description)
類鼻疽由 感染類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舊名Pseudomonas pseudomallei)引起,屬假單孢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此菌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存在,會感染馬、羊、豬等動物以及人類,其引致的病名即稱為 類鼻疽。其流行地域為東南亞地區及澳洲北部的熱帶地域。類鼻疽的臨床案例在臺灣並不常見,該疾病自2007年10月列為第四類傳染病,疾病管制局已對其建 立檢驗技術,並納入法定傳染病監測系統通報。
二、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類鼻疽之致病菌為類鼻疽伯克氏菌,屬假單孢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
三、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臨床案例並不 多見,通常發生之個案,其皮膚多有擦傷、撕裂傷或燒傷之傷口,並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在以下國家中曾有病例報告,但可能並不只局限發生於這 些國家,如東南亞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菲律賓、伊朗、土耳其,澳洲東北部,巴布亞新幾內亞,關島,厄瓜多爾,象牙海岸,巴拿馬,斯里蘭卡,馬達 加斯加島,巴西,墨西哥,海地,薩爾瓦多,波多黎各等地。 臺灣流行概況詳見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
四、傳染窩(Reservoir)
本菌以腐生方式,存在於特定的土壤或水中,許多不同的動物均可能被感染,包括羊、馬、豬、猴、囓齒類及鳥類等。但目前尚未證實這些動物確實為重要的傳染窩。
五、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由於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引起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受感染的情形,一般情形下,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
六、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
從可能的暴露經驗推算至出現臨床症狀之時間,可短至2天,或長達數月或數年。
七、可傳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
無。
八、感受性及抵抗力(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
此疾病在人類中並不常見,即使在地方性流行地區經常接觸到水或土壤的民眾也很少見。許多慢性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會因嚴重受傷、燒傷或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或腎衰竭),而由無症狀情形轉變出現臨床疾病。
九、病例定義(Case definition):  詳見「台灣定傳染病病例定義」

十、檢體採檢送驗事項(Specimens taking and transportation)
(一)血液:檢體量應6~20 mL才足夠。
將血液檢體以體積1:6~10接種於需氧血液培養瓶中(血液培養瓶瓶蓋先以70.0%酒精及2.0%碘酊消毒),以常溫儘速運送至研究檢驗中心。

(二)喉部檢體、痰、尿液、傷口、膿汁、胸腔液、腹膜液、氣管吸取液,將檢體以冷藏4℃方式,儘速運送至研究檢驗中心。
十一、防疫措施(Measures of control)
(一)預防方法
1、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人,包括糖尿病及慢性腎衰竭者,應避免赤足於污泥土或污水中。
2、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的人,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清洗乾淨,或使用鞋套或手套,以避免皮膚直接暴露於濕土。

(二)病人、接觸者及周遭環境之處理
1、病例通報:診斷後儘速通報。
2、隔離:不需要。
3、消毒:病人呼吸道及鼻竇分泌物之處理,如痰及傷口流出物應妥善處理,以避免感染。
4、檢疫:非例行性檢疫項目。
5、接觸者處理:無。
6、感染源調查:依「類鼻疽疫調單」進行調查。
7、治療方法:類鼻疽菌本身對多種抗生素都有抗藥性,即使在實驗室細菌培養有效的抗生素使用在臨床上也不一定有效。目前一般認為急性期需要用針劑的第三代頭孢子素(ceftazidime),視臨床情況使用2~4週。
急 性期治療後還必須使用長期20週的維持療法(maintenance treatment ),以避免復發,目前一般認為有效的處方為合併的抗生素療法(如:Chloramphenicol、doxycycline及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三)流行期之措施
1、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人,包括糖尿病及外傷者,應避免赤足於污泥土或污水中。
2、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的人,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清洗乾淨,或使用鞋套或手套,以避免皮膚直接暴露於濕土。

(四)疫情調查時效:衛生單位應於通報後72小時內完成疫情調查,若檢驗為陰性於通報後7日內完成疫調結案;若檢驗為陽性於發病日起150至180日內進行第二次疫調,且完成疫調結案之程序。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王修含醫師擔任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之座長:「醫美學術研討會暨專科考試」

王修含醫師擔任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醫美學術研討會暨專科考試」之座長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演講】王修含醫師:Thermage CPT電波拉皮微整形應用/ 雷射及光電學/ 皮膚醫學及美學

研討會名稱:微整形、幹細胞及自然醫學學術研討會

講題:Thermage CPT電波拉皮之微整形應用-雷射及光電學;皮膚醫學及美學
講師: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日期/時間:2012年10月14日(星期日)
地點:台大集思會館{洛克廳},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紅線-公館站2號出口左轉)步行約3分鐘







微整形、幹細胞及自然醫學學術研討會 2012/10/14


時間
主持人
演講人
講題
08:30-09:00
報到及開幕式
五官微整形
SECTION 
09:00-09:30
劉淳熙
醫師
周遵善
醫師
Lower eyelid rejuvenation with surgery orfillers
09:30-10:00
張光正
醫師
線性幾何回春拉皮-3D Nosal sculpture MisjuPDS線拉提
10:00-10:30
王修含
醫師
Thermage CPT電波拉皮之微整形應用-雷射及光電學;皮膚醫學及美學
10:30-11:00
COFFEE  BREAK
11:00-11:30
王復蘇
醫師
林漢文
醫師
抗衰老療程行銷
11:35-12:00
詹富盛
醫師
平順柔軟的抽脂手術
12:00-13:30
午餐會議 (Lunch meeting)
周林
總經理
周遵善
醫師
如何在通膨中創造資產的價值(12:30-13:00)
自體脂肪幹細胞
SECTION 
13:30-14:00
吳武璋
醫師
美體雕塑面面觀及創造絕代"峰"華
季明光
醫師
14:00-14:30
周遵善
醫師
自體脂肪幹細胞的再生機轉 niche
14:30-15:00
施冰如
醫師
如何維持脂肪內的細胞活性
15:00-15:30
茶   歇
自然療法
SECTION 
15:30-16:00
常蘭陽
博士
邱錦發
醫師
Adipose-derived Regenerative Cells :Mining the Gold in Fat
16:00-16:30
黃鼎殷
醫師
「毒出能入」 自然健康之道
16:30-17:00
季明光
醫師
針灸埋線減重法


各位會員及先進大家好:

  最近一年來,由於全球經濟下滑之影響,非必要支出的微整形美容業首當其衝,大家都感受到業績不振,但景氣的循環是一種常態,值此非常時期會員們首重充實自己,將自己當作品牌經營,學習新技術,將技術服務做得更精緻更廣泛,才能打敗不景氣。

  兩岸幹細胞微整形醫學會,長期以來密切觀察全球各種趨勢與變化,無論是新技術或者產品甚至經濟情勢,都是我們長期關注的焦點,唯有緊密的與世界脈動同步才能使會員們在如此競爭的大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在微整形的趨勢上,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以活細胞來治療或改善面容甚至抗老的時代已經近了,我們要更努力去追蹤活細胞治療的最新發展。

  這次的會議我們除了探討實用的微整形、幹細胞及整形手術之外,我們也安排了自然療法的課程。相信這樣的安排對您對整個幹細胞微整形醫療有全方位的了解。

  我們要以最誠摯的心來歡迎各位參與這次的研討會,課程安排著重於,透過會議的交流我們可以學習到專家的經驗,不但使操作得心應手也避免醫療糾紛的產生。醫美微整形這行業,看似門檻不高,實際上許多細節的注意與否決定成敗,事關重大不可不慎。我們深切期望這次的交流整合探討只是拋磚引玉,未來兩岸幹細胞微整形醫學會更要在這個基礎上,更加精進,使會員的加入能得到更大進步。
最後

  祝大家學習順利!!!
          台灣兩岸幹細胞微整形醫學會 理事長  周遵善

台灣兩岸幹細胞微整形醫學會  敬邀
〈因可能有各種不可抗拒之因素產生,故主辦單位保留各項活動、講師及講題異動權利,請見諒〉
主辦單位聯絡資訊
聯絡時間:
星期一至五  9:0018:00
聯絡電話:
022786-3877   鄭小姐
電話:
022653-7323
聯絡地址:
台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F17 ER-14
E-mail :
線上報名:
stemcell-ma.org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延伸閱讀:

13. 完全發揮Thermage CPT電波拉皮治療效果之秘訣 http://www.skin168.net/2012/06/solta-thermage-cpt-treatment-effect.html
14. Thermage CPT電波拉皮最佳化施打方法:定點式? 滑動式? 循環式? 部份重疊式? ABC式? XYZ式? ......
http://www.skin168.net/2013/10/thermage-cpt-optimized-techniques.html
15. 懷孕期間可以打Thermage CPT電波拉皮嗎? http://www.skin168.net/2012/11/thermage-cpt-pregnancy-radiofrequency.html  
16.  演講:2013年Thermage 電波拉皮原廠研討會-講師 王修含 醫師 http://www.skin168.net/2013/02/2013-thermage-lecture.html 
17. 新式Thermage CPT電波拉皮:CPT DC塑顏電波 http://www.skin168.net/2013/03/thermage-cpt-dc-tip.html
18. 融合工程力學的Thermage電波拉皮治療技巧與效果 http://www.skin168.net/2013/06/thermage-engineering-mechanics.html
19. 王修含醫師受邀於泰國曼谷發表Thermage CPT電波拉皮全方位探頭Total Tip治療技術 (CPT DC塑顏電波http://www.skin168.net/2013/06/thermage-cpt-total-tip.html
20. Thermage CPT電波拉皮「全方位探頭3.0」(Total Tip 3.0)之高能量無痛施打技巧
http://www.skin168.net/2013/07/thermage-cpt-dc-total-tip-1200.html 
21.  Thermage CPT電波拉皮:王修含醫師受邀於新加坡演講之感謝狀
http://www.skin168.net/2013/07/thermage-cpt-total-tip-speaker.html
22. Thermage CPT電波拉皮:塑顏密碼8210黃金探頭
http://www.skin168.net/2013/08/thermage-cpt-total-tip-8210.html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以玻尿酸治療法令紋的效果

以玻尿酸治療法令紋的效果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 hyaluronate, hyaluronan)又稱為「透明質酸」,是一種雙糖基本結構組成的非硫化糖胺聚醣(又稱為「葡萄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 GAG,以前稱為黏多糖mucopolysaccharides),常見於身體的結締組織。玻尿酸分子具有強大的吸水力,因此在醫學美容上,常添加於保濕 產品,而玻尿酸分子吸水後,體積可膨脹,在微整形方面,可用於組織的填充、皺紋的修補。在生產製造上,微整形用玻尿酸需注射至皮膚內部,比一般塗抹外用玻 尿酸要求更嚴謹。

目前台灣市場上的注射用產品如:
瑞典Q-Med原廠生產的「瑞絲朗」Restylane系列(Macrolane, SubQ, Perlane, Restylane, Touch, Vital),美國Allergan公司於法國廠生產的喬雅登Juvederm系列(Ultra, Ultra Plus, Voluma),以及台灣科妍生物科技公司的「海德密絲」(Hya-Dermis)玻尿酸、台灣和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由友華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的「艾麗膚」(Arieforma)玻尿酸,又稱為「水凝玻」玻尿酸,此外尚有瑞士Anteis公司生產的Esthélis「安緹斯」(Anteis)玻尿酸、來自奧地利的「公主」(Princess)玻尿酸等。


法令紋是鼻翼兩側至嘴角的線條,隨著老化的影響,法令紋也會逐漸變深,可使用玻尿酸注射來改善。

注射技巧:應注射於法令紋內側,不可施打於外側
注射劑型:建議選擇大分子顆粒型玻尿酸,或黏滯性較強的凝膠式玻尿酸
注射須知與可能併發症:該處有顏面動脈(facial artery)經過,嚴格注意勿施打到血管內或擠壓到血管,否則可能發生該處或鼻頭皮膚泛紅、壞死的狀況,建議應使用管徑較粗的鈍針(cannula),確保治療的安全性(例如使用18G等大於25G的鈍針)。


延伸閱讀:

以玻尿酸進行下列治療的手法與案例
1. 淚溝、眼袋、蘋果肌 http://www.skin168.net/2015/07/tear-trough-eyebag.html
淚溝靭帶調整填充術-眼袋淚溝創新性治療 
摘要:此為筆者(王修含醫師)利用解剖學與組織學原理,研發一種新式治療術式,稱為「淚溝靭帶調整填充術」,合併解剖學概念,經由淚溝靭帶張力調整術式,配合注射填充玻尿酸或膠原蛋白,可同時改善眼袋與淚溝的狀況。

2. 法令紋 http://www.skin168.net/2012/10/nasolabial-fold-ha.html

3. 上眼窩凹陷 http://www.skin168.net/2013/10/hyaluronic-acid-filler-eye-socket.html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