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腫、肥厚性疤痕:疤痕治療方法

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的治療方法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台大皮膚部 皮膚外科與雷射特別門診主治醫師)

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又稱為「增生性疤痕/肥大性疤痕」)都是疤痕組織,當皮膚受傷後,過度活躍的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s)產生過量的膠原蛋白,就會形成蟹足腫肥厚性疤痕。蟹足腫的形成與體質及受傷部位有關,其外觀與肥厚性疤痕相似,甚至無法區別(肥厚性疤痕與蟹足腫的臨床圖片附錄於後,敬請參閱)。由健保資料庫分析,台灣總人口的蟹足腫年發生率(annual incidence rate)為0.15%,女性略多於男性,比例為1.33 (資料來源:Arch Dermatol Res. 2014 Nov;306(9):803-8. doi: 10.1007/s00403-014-1491-5.)。 

蟹足腫(keloid)治療-此為婦科手術或剖腹產常見的疤痕。治療者:王修含醫師


如何區別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

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只會侷限在原來的受傷部位,且可能會縮小,但蟹足腫則會向四週蔓延,形成猶如「蟹足」狀的病灶,且不會隨著時間變小。蟹足腫肥厚性疤痕都可能有泛紅、癢、刺痛、抽痛的不適感覺,雖然蟹足腫的症狀可能會更嚴重,但肥厚性疤痕仍有可能有相同症狀,無法純粹由不適感來區別蟹足腫肥厚性疤痕
肥厚性疤痕圖片:因燒燙傷導致的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肥大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肥厚性疤痕只會侷限在原來的受傷部位。王修含醫師攝於台大皮膚部門診。
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圖片:因燒燙傷導致的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肥大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肥厚性疤痕只會侷限在原來的受傷部位。王修含醫師攝於台大皮膚部門診。

蟹足腫照片:手術後發生之蟹足腫(keloid),病灶明顯超過原本手術傷口(淡白色疤痕處)之範圍,此為蟹足腫之重要特徵,蟹足腫體質是產生蟹足腫的必要條件,王修含醫師攝於台大皮膚部門診。
蟹足腫照片:胸口青春痘(痤瘡)造成的蟹足腫,此病灶經過類固醇病灶注射,可見到疤痕病灶萎縮、變白、微血管擴張、結痂的現象。(王修含醫師攝於台大皮膚部門診)
蟹足腫照片:因外科手術造成的蟹足腫,病灶擴張至手術切口與縫線的部位之外,此為蟹足腫的典型特徵,蟹足腫體質是產生蟹足腫的必要條件。(王修含醫師攝於台大皮膚部門診)

為何傷口癒合後會產生疤痕?

疤痕的發生可能與傷口癒合過程的發炎有關,胚胎皮膚受傷後並不會留下疤痕,有學者推測可能由於胚胎皮膚的傷口癒合過程環境,較缺乏發炎細胞(如巨噬細胞、嗜中性白血球、肥大細胞)、發炎性的細胞激素((如IL-6, IL-8)與某些生長因子(如TGF-β),如果在胚胎皮膚注射IL-6, IL-8, TGF-β或cyclooxygenase-2等物質,或以細菌誘發感染,胚胎皮膚就會產生發炎反應,之後將出現纖維化的疤痕組織。(Bagabir R. Immune profiling of keloid disease.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Manchester, 2013)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蟹足腫、肥厚性疤痕有哪些治療方法?

目前蟹足腫、肥厚性疤痕可考慮的治療方式分析如下:(可參考筆者發表於「健康世界」雜誌的文章) 筆者(王修含醫師)臨床治療心得:蟹足腫的核心是治療重點,但要注意病灶是否有向外擴散的跡象,若有則須同時處理。

1. 由醫師施行:

(1) 健保可給付項目 (作用機轉詳述於後文)
  a. 病灶注射 (例如注射類固醇藥物)
病灶藥物注射 (intralesional injections),最常被使用與推薦者是注射類固醇:
處理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肥大性疤痕)與蟹足腫的各種方式中,病灶藥物注射可達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注射時會造成疼痛,且大量注射亦可能出現藥物的副作用,所以較不適用於大面積的疤痕。

各種注射藥物中,最常用者為類固醇(corticosteroid),例如「丙酮特安皮質醇」(triamcinolone acetonide),其作用機轉在於可抑制發炎反應,並造成血管收縮,減少疤痕組織的血氧供應,而且可抑制纖維母細胞的增生,減緩新生膠原蛋白的速度, 但若長期或過量注射,可能產生皮膚色素變化、皮膚萎縮、微血管增生等副作用。

使用類固醇注射疤痕病灶可能發生的副作用:
1. 皮膚局部暫時性的潰瘍、水泡或血泡
2. 色素變化
3. 皮膚萎縮
4. 微血管擴張與增生
5. 治療部位附近發生毛囊炎的機率增加
6. 極少數病人可能會有生理期混亂的現象
7. 治療區域可能出現淡黃色注射的類固醇物質沉積,若進行皮膚切片,並進行皮膚病理顯微鏡檢查,可能呈現組織病理學的「異物性肉芽腫」反應
8. 長期施打類固醇可能出現全身性副作用,例如骨質疏鬆等

某些抗代謝或抗腫瘤藥物,如氟嘧啶二酮(5-fluorouracil)、博萊黴素(bleomycin)、干擾素(interferon)等,亦可用於病灶注射,但較為昂貴,且各有其副作用存在。

此法的治療效果,可參照「蟹足腫/肥厚性疤痕治療:類固醇病灶注射之效果」一文
http://www.skin168.net/2013/10/steroid-keloid-hypertrophic-scar.html

  b. 冷凍治療
病灶注射可由皮膚科或整型外科醫師施行,但冷凍治療(cryotherapy)一般在皮膚科門診較常見。冷凍治療以攝-196度低溫液態氮處理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肥大性疤痕)蟹足腫,也具有相當顯著的效果,有多篇不同研究指出,約有5075%病患的蟹足腫,在多次治療後,可達極佳(絕大部份病灶撫平)或良好(大部份病灶撫平)的功效 (J Cutan Aesthet Surg. 2012 Jul;5(3):185-9.; J Cosmet Dermatol. 2007 Dec;6(4):258-61.; J Dermatol Surg Oncol. 1993 Jun;19(6):529-34.)。足腫冷凍治療的作用機轉,有學者認為低溫冷凍會造成蟹足腫病灶微循環缺血性壞死,亦有研究認為冷凍治療尚可調節膠原蛋白的合成,並改善病灶內纖維母細胞的分化

在筆者(王修含醫師)經驗中,適當使用液態氮冷凍治療處理蟹足腫,在長期規律治療下,對蟹足腫的療效頗為不錯,讓病灶縮小或變得較為平緩,而且與類固醇注射相較,冷凍治療較不會造成四周正常皮膚萎縮的副作用,也不會有藥 物殘留的問題,更適於大面積病灶的治療。冷凍治療的副作用包括治療時的疼痛、形成水泡或血泡、永久性色素脫失、色素沉著、若不慎弄破水泡會出現傷口、若傷口照顧不良可能出現感染/疤痕等。


 
蟹足腫經液態氮冷凍治療(cryotherapy)多次處理後的變化,泛紅、凸起的外觀會逐漸撫平,病灶原本的刺痛、搔癢感也會逐漸消退,而且不會出現注射類固醇常見的皮膚萎縮、凹陷、微血管擴張增生等副作用。(治療/攝影: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c. 手術切除(keloidectomy)
當醫師評估有必要時,可能會建議以手術方式切除蟹足腫病灶,但此方法的風險在於術後有可能蟹足腫會再度復發,且比原先的病灶更大,因此手術後務必要搭配其它方式(例如病灶注射、冷凍治療、放射線治療等),防止蟹足腫再度生成。

  d. 放射線治療(radiotherapy) 
手術切除後的蟹足腫病灶,可搭配放射線治療,防止蟹足腫再度形成,就減少蟹足腫病灶體積的觀點,這種手術搭配放射線的治療方式相當有效率。其原理是在手術後以具有輻射能量的電子束射線,破壞蟹足腫組織內過度活躍的纖維母細胞,阻止過量的膠原蛋白累積,此法稱為「術後電子射線治療」(Postoperative electron-beam irradiation)。

蟹足腫放射治療風險:放射線治療可能在日後誘發癌症,但目前文獻回顧中,全球統計的機率相當低,治療時應避免兒童、乳房與頸部甲狀腺的部位,以降低致癌風險。愈高的放射能量雖然愈能降低蟹足腫復發率,但同時也會增加日後罹癌的機率,因此決定最理想的劑量相當重要,也是許多相關學術研究聚焦之重點,例如有研究建議以1,500 cGy (15 Gy)的放射線能量分為三次,在手術切除後施放在耳垂的蟹足腫病灶(Arch Plast Surg. 2015 Sep;42(5):588-95.);亦有研究主張以5-12Gy的放射能量處理(Br J Radiol. 2015;88(1056):20150405.)。

(2) 自費療程
   a. 肉毒桿菌素注射,此為較新的治療方式,可抑制纖維母細胞的移行(migration)與增生(proliferation),並促進纖維母細胞的細胞凋亡(apoptosis),進而抑制纖維母細胞的活性,並減少蟹足腫病灶的張力,請參見「注射肉毒桿菌素治療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肥大性疤痕)的原理」一文之分析。



   b. 雷射光電治療(染料雷射/脈衝光),較推薦者為染料雷射(dye laser),亦可採用血紅素吸收波段的脈衝光(intense pulsed light)治療,藉由破壞疤痕組織的血管架構,阻斷其血流供應,促使疤痕組織萎縮。

2. 在家自行配合:

a. 壓迫法: 使用矽膠凝膠或可重覆使用的矽膠片
b. 按摩: 請施加垂直的按摩力道,而不是水平的推揉!

詳述如下:
@ 壓迫法
壓迫能限制疤痕組織的血氧供應,減少膠原蛋白的合成,亦具保濕與軟化疤痕的效果,可達到抑制疤痕增生的目的,此方法適用於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肥大性疤痕)與蟹足腫

小面積且形成於一年之內的疤痕(新形成者效果最佳),可使用能重覆使用的矽膠片(silicone materials)處理,而且固態矽膠片的效果通常優於矽膠凝膠。

貼敷時間以全天使用為目標,但因矽膠片可能造成皮膚炎,所以在初期只需每日貼足十二小時以上,依個人狀況逐漸增加使用時間。

一般的疤痕形成後約需半年至一年才達成熟穩定期,而蟹足腫則需數年以上,故以連續使用半年以上為原則,並依實際狀況提早停用或延長使用期間。

對於大面積的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肥大性疤痕)與蟹足腫,可使用壓衣法(pressure garments)配合復健療程處理。

@ 按摩(massage)
在疤痕形成初期,可配合按摩的復健手法,預防形成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對於大面積的燒燙傷疤痕,這是相當重要的處理方法。

但需注意按摩的重點在於對局部病灶垂直施壓,造成前述「壓迫法」的效果,而非水平方向的揉推。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蟹足腫 & 肥厚性疤痕:相關資訊--延伸閱讀

1. 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是怎麼發生的?
http://www.skin168.net/2013/10/keloid-hypertrophic-scar-mechanism.html

2. 蟹足腫、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肥大性疤痕):治療方法
http://www.skin168.net/2013/10/keloid-hypertrophic-scar-therapy.html

3. 蟹足腫:三合一除疤治療法
http://www.skin168.net/2013/10/keloid-three-combined-therapy.html

4. 蟹足腫/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肥大性疤痕)治療:類固醇病灶注射之效果
http://www.skin168.net/2013/10/steroid-keloid-hypertrophic-scar.html

5. 以類固醇注射蟹足腫和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痕/肥大性疤痕)可能的副作用
http://www.skin168.net/2013/09/side-effect-steroid-keloid-hypertrophic.html

6. 蟹足腫:注射肉毒桿菌素之治療原理
http://www.skin168.net/2013/10/botox-keloid-treatment.html

7. 蟹足腫的成因?如何治療?生活該如何保養?
http://www.skin168.net/2014/05/keloid-scar-management.html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可另行參見醫美時尚雜誌(Dr.BEAUTY)記者採訪之「美麗的殺手 蟹足腫」一文
http://www.dr-beauty.net/website/home/Med_Trend.asp?pid=566
http://beauty.pchome.com.tw/myroom/corina0920/article/1363528602
http://beauty.pchome.com.tw/myroom/corina0920/tag/王修含醫師
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sh/DrBeauty/11576/145460160077852074004.htm

【台北皮膚科王修含醫生:皮膚科學、電波拉皮雷射、微整形-皮膚科學交響曲-專業皮膚科醫學網站部落格】現代皮膚科醫學受推薦的核心醫術內容 有皮膚疾病診療、生醫光電雷射、電波拉皮、醫學美容(醫美)技術研究。相關知識包括內外科醫學、物理、化學、醫學倫理醫德、藝術美學等研究心得,這些學科 彼此交融,猶如交響樂團相互激盪的各元素,形成皮膚科權威內容,並突破傳統評價,蛻變為全新風貌。(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 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