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中醫治療青春痘原理與藥理作用

青春痘中醫療法:中醫傳統醫學的青春痘治療觀點原理與中藥之藥理學作用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台大醫院皮膚部 青春痘與痘疤特別門診醫師)

青春痘(痤瘡、面皰、粉刺、暗瘡),俗稱「痘痘」,其實是毛囊發炎的疾病,正式名稱是「痤瘡」,中國古名「肺風粉刺」、「酒刺」、「面瘡」,在中醫與西醫方面,皆各有多種治療青春痘的方式。在台灣的皮膚科青春痘門診,由於民情與傳統文化關係,常有病患詢問皮膚科醫師,對於中醫與中藥對青春痘治療的看法與推薦的治療法,然而中醫傳統醫學源遠流長,有其完整理論體系與療效可觀之處,未歷經完整專業訓練者難以窺其堂奧,此實非筆者(王修含醫師)之專長,無法詳細回答這類問題,僅能查詢可能與青春痘有關的古書原典與現代中醫、中藥研究的觀點,整理筆記於此,供有興趣者參考,其中若干內容,亦可供現代西方醫學研究攻錯借鏡:http://www.skin168.net/2015/10/acne-chinese-medicine.html

青春痘的病理機轉 vs 傳統中藥之藥理學作用

現代皮膚科醫學歸納分析青春痘形成原因的病理機轉,有四大發病機轉
1. 毛囊開口角化異常,造成毛囊阻塞。
2. 毛囊四週的皮脂腺活性旺盛,過度分泌皮脂,與上述因素共同形成「粉刺」,包括「白頭粉刺」
(閉鎖性粉刺)與「黑頭粉刺」(開放性粉刺)。
3. 毛囊附近的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初油酸桿菌)過度滋生,造成毛囊局部感染。

4. 毛囊與附近皮膚組織發生發炎反應,造成毛囊炎,也就是青春痘(痤瘡)。
註:青春痘(痤瘡)的病理機轉、治療原則與方法,請參見:http://www.skin168.net/2013/09/acne.html

枇杷清肺飲是清朝乾隆年間編修的《御纂醫宗金鑒》(又稱為《醫宗金鑒》)記載,可治療青春痘(肺風粉刺)的方劑,枇杷葉是其中一味成分,在現代中藥藥理學研究中,枇杷葉具有消炎抗菌作用。圖片引用自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枇杷


後世評價甚高,於清朝乾隆年間編修的《御纂醫宗金鑒》(又稱為《醫宗金鑒》)整理了兩種可治療青春痘(肺風粉刺)的方劑:「枇杷清肺飲」與「顛倒散」。

方劑:枇杷清肺飲
【方歌】枇杷清肺枇杷葉,參草黃連桑白皮,黃柏同煎食遠服,肺風粉刺盡皆宜。
組成:人參(三分)、枇杷葉(刷去毛,蜜炙,二錢)、甘草(生,三分)、黃連(一錢)、桑白皮(鮮者佳,二錢)、黃柏(一錢)、水一盅半,煎七分,食遠服(離正常進食時間較遠時才服藥)。

又方:顛倒散
【方歌】顛倒散敷功效極,大黃硫黃各研細,等分再勻涼水調,專醫酒齇肺風刺。
組成:大黃、硫黃(各等分)研細末,共合一處,再研勻,以涼水調敷。

顛倒散是清朝乾隆年間編修的《御纂醫宗金鑒(又稱為「醫宗金鑒」)》記載,可治療青春痘(肺風粉刺)的外用方劑,硫磺是主成分之一,在現代皮膚科學治療用途上,硫磺具有抗細菌、抗黴菌與角質分離作用,是現代皮膚科醫師常用來治療青春痘毛囊炎疥瘡的外用藥物,可同時治療細菌性與黴菌性毛囊炎。圖片引用自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硫


傳統中醫治療青春痘所用的中藥方劑,某些成份亦與現代皮膚科醫學的治療思維若合符節,例如硫黃(硫磺)是現代皮膚科醫師常用來治療青春痘毛囊炎疥瘡的外用藥物,可製成硫磺藥水(沉澱硫,precipitated sulfur)。硫磺藥水(沉澱硫),由於具有抗細菌、抗黴菌與角質分離作用,可用於治療細菌性與黴菌性毛囊炎,適用於兩種毛囊炎同時併存的狀況(包括痤瘡桿菌造成的青春痘)。

2002年上海醫科大學中山醫院秦萬章教授發表的論文「痤瘡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指出,治療痤瘡(青春痘)的代表方劑為「枇杷清肺飲加減」,其中常用成分在藥理實驗方面發現有以下功效:
1. 黃連含有微量元素鋅, 具類似抗生素的消炎抗菌作用。
2. 生山楂具脂肪酶,可促進脂肪分解與吸收,配合苡仁(
薏苡仁)會抑制皮脂腺分泌,改善皮脂代謝功能,且縮小擴張的皮脂腺口。
3. 蛇舌草
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可抑制性荷爾蒙對皮膚的影響。
4. 枇杷葉
、蒲公英、銀花(金銀花)、夏枯草可消炎抗菌。
5. 百部
有殺蟲功能,可滅殺毛囊蟲,且適用於疥癬、蟯蟲、蛔蟲、陰道滴蟲、頭虱、體虱
6. 生甘草可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
7. 丹參可擴張血管而改善微循環,丹參酮具有抗菌作用,其中「隱丹參酮」作用最強,可對抗革蘭氏陽性細菌與抑制痤瘡桿菌,同時有
抗雄性激素作用,具有溫和的雌性激素樣活性。

除了枇杷清肺飲與顛倒散,在歷代中醫學文獻中,可找到相當多種類的青春痘方劑,抄錄於後,敬請參閱。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傳統中醫學基礎:醫道之術

唐朝孫思邈著作《備急千金要方》,其中的《大醫精誠》論述了今日現代社會稱為「醫德」的兩大問題,醫德足於良好的醫術,由《大醫精誠》篇名顧名思義,可知醫道之術,第一貴在於奠基於醫德的「精」,第二則在於「誠」。在「精」方面,孫思邈認為行走於醫道之醫者需具備精湛的醫德,「故學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而在「誠」方面,孫思邈則提出「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的醫德核心概念。

傳統醫學關於「青春痘」的中醫古籍原典

黃帝內經

成書於戰國至秦漢之間的《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汗出見濕,乃生痤疿。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勞汗當風,寒薄為皻,鬱乃痤。」

諸病源候論

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面皰候》:「面皰者,謂面上有風熱氣生皰,頭如米大,亦如穀大,白色者是也。養生方云:醉不可露臥,令人面發瘡皰。又云:飲酒熱未解,以冷水洗面,令人面發瘡,輕者皶皰。」(此書又稱為《巢氏病源》、《巢氏諸病源候論》)

普濟方

刊於1406年明朝初年,由官方編修之《普濟方》為中國歷史上載方數量最豐富的中醫方劑書籍,共有61739首,明太祖第五子周定王朱橚主持,教授滕碩、長史劉醇等人執筆匯編,《四庫全書》收有全文。原作168卷,《四庫全書》改爲426卷。


普濟方 卷51 面門  面粉皶(附論):「夫面皶者。是粉刺也。面上有皶如米粒。此由膚腠受於風邪。搏於津脈之氣。因虛而作。 亦雲敷之胡散入虛肌。使之然也。」

註:四庫全書原典第51卷掃描本,請參見https://archive.org/details/06041543.cn
本書426卷,拆分成306册,此版本為影印古籍,屬「欽定四庫全書·子部五·醫家類」
Language: Chinese, Digitizing sponsor: China-America Digital Academic Library (CADAL)
Book contributor: 浙江大学图书馆, Collection: universallibrary

警語:以下來自網路的抄錄方劑僅供參考,某些文字可能有所疏漏,正確文字以原典(請見上述四庫全書掃描本網頁)為準。

治粉刺面生黚曾方。
黃耆 白朮 白蘞 葳蕤(各二兩半) 商陸   鸕鷀糞 鷹糞(各一兩) 防風 芎藭 白芷   細辛
(各兩半) 木香兩)   白附子  杏仁(各兩半)
右為末雞子白都和作挺子曝乾以漿水研塗面夜朝洗之妙

治面上粉刺。悅澤容顏方。
硫黃 密陀僧 乳香 膩粉 白僵蠶 杏仁(各等分) 上同研如粉。以牛酥調稀稠得所。暖

治面上粉刺,及面瘡方。
黃連 粳米 赤豆(各五分) 吳茱萸(一分) 胡粉 水銀(各六分) 上搗黃連等下篩。 先於 神

赤膏 治婦人麵粉
皶。
光明砂(四分) 麝香(二分) 牛黃(半分) 水銀(四分) 雄黃(三分) 上研 如粉。面脂 一升 大效

防風散 治面上風刺。粉刺。
防風 輕粉 荊芥〔各二(三)分〕 密陀僧 乳香(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夜遇晚。 用藥一

治面上瘢跡。一切風刺、粉刺、雀斑方。
白附子 密陀僧 白茯苓 白芷 胡粉(各等分)
上為細末。以羊汁調塗敷。至天明 漿 水洗

治面上粉刺。及 黑方。
朱砂 雄黃 密陀僧(各一兩) 麝香(半兩) 粉霜(半兩) 上研細。用面脂調。 夜臥時 勻以

肥皂丸 治男子婦人。風刺、粉刺、雀斑。面上細瘡。
南星 樸硝(各半兩) 巴豆(七枚) 白梅肉(一兩)
上為細末和勻。將肥皂一個。 酌量大小每

治風刺。粉刺。瘡麻子風。黑 等疾方。
僵蠶 白附子 白芷 本(各一兩)
上為末。如常面藥洗之。

五參圓 治去酒刺。面瘡。
人參 丹參(各一錢) 苦參 沙參 玄參(各一兩)
上為末。用胡桃仁五錢。重杵 碎為丸。

紅膏 治面上粉刺。
朱砂(一兩) 麝香 牛黃(各半兩) 雄黃(三分) 上細研令勻。以面脂和為膏。勻敷面上。

白蘞膏 治麵粉
皶。
白蘞 白石脂 杏仁(各半兩)
上為末。更研極細。雞子白調和。稀稠得所。瓷盒盛。 每臨

療面及鼻酒
皶方。(出肘後方) 珍珠 胡粉 水銀(各等分) 上豬脂和塗。又鸕屎和臘月豬脂塗。亦大驗神效。敷面。 旦

治粉刺方。(出百一選方) 雄黃 硫黃 蛇床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臨睡時洗面了。用真酥一匙塗之。

治婦人面上粉刺方。
滑石(半兩) 黃蠟(一錢) 巴豆(五個) 上各為細末。每用少許。如常法洗面。

治婦人頰上瘡。瘥後每年不發。
黃礬石(二兩) 胡粉(一兩) 水銀(一兩半) 上搗篩。先以片許豬脂。於瓷器內 熟研水 銀。令銷盡。更加豬脂。並礬石、胡粉使粘稠。洗面瘡以塗上。又別熬胡粉令黃。塗膏訖。 則以粉。數日即瘥。

治猝病餘。面如米粉方。
白蘞 杏仁(半分) 雞矢白(一分) 上搗下以蜜和之。雜水以揩面良。

丹砂散 治面
皶如麻子。
丹砂 桃花(各五兩) 先將桃花研令如膏。次入砂。同研極細。每服一錢。空心井水調下。

萱草膏 治麵粉
皶痞 。
萱草花(曝乾七兩) 白蜜(二兩) 上搗羅萱草花極細。與蜜調研。令勻。入瓷盒。 俟每 旦洗面後。多少塗面上。

石粟膏 治麵粉
皶。痞 如麻子。
鍛石(二兩) 粟米(二兩) 上將灰羅細。同粟米納瓶中。以水浸經三日。取出如膏。 曝乾。重研如粉。以面脂調勻。入瓷盒中盛。每洗面訖。拭塗之。

治面 。及粉
皶。
上三年大酢二升。漬雞子五枚。七日。雞子當軟如泥。去酢瀉著瓷器中。以胡粉兩雞子 許。和研如膏。蓋口蒸之於五斗米下。熟。藥成封之。勿泄氣。夜欲臥時。研塗面 粉刺上。 旦

治面及鼻病酒
皶方。
用馬蘭子花杵。敷之佳。

治麵粉滓方。
上熬礬石。以清酒和敷之。不過三上。一方熬汁盡為末。酒塗之。亦治猝病餘。面如米粉。

又方(出聖惠方) 用生菟絲苗搗汁塗。不過三上。一方菟絲子汁。

玉女粉 治面上風刺。粉刺。面 黑白斑駁。
用益母草不拘多少。銼搗曬乾燒灰。湯和燒數次。與粉相似。每用以乳汁調。先刮破風刺。後敷藥上。一方洗面用之。又以醋漿水和燒通赤。如此五次細研。夜臥時。如粉塗之。

治大粉痣方。(出海上方) 用黑牽牛為末。對入面藥中洗面。能去粉痣。

治粉刺方。
用茺蔚子燒益母灰為末。以面湯溲燒之洗面。遍治面上風刺。亦製硫黃極妙。
又方 以 米末共米醋和敷。亦使皮膚澤。為熱不及麥 也。
又方 以蜂子取其未成頭足時。炒食之。又酒漬。以敷面。令面悅白。

治去酒刺面瘡(
青春痘)。
用蜜一兩。白丁香一十粒。浸在蜜裡。早晨夜晚點在面上。酒刺自落。

治鼻 贅子。及面上雀兒斑。
黃丹 砂 巴豆 餅藥(各三錢)
上為末。入生礦鍛石末一匕。雞子清調勻。酒 用 鵝翎刷上。雀兒斑竹針刺破。挑藥點之。才覺痛。微腫可洗。

治粉刺 黑白斑駁。
上 羊膽五枚取汁。以好酒一升。相和煎令稠。以塗面上。日三度。

土瓜膏 治麵粉
皶痞 。
用土瓜根二兩。搗為細散。以漿水和研成膏。入瓷盒中盛。每臨臥。以漿水洗面後少許。

治婦人粉刺。面上黑子。
上以黑牽牛不拘多少。以童子小便浸。令軟爛。研極細。先以生薑自然汁塗患處。卻以藥塗之。詰旦。用溫酒洗淨。甚者不過三效。

外科正宗

明代陳實功《外科正宗.肺風粉刺酒渣鼻》:「肺風、粉刺、酒簸鼻,三名同種 」、「肺風屬肺熱,粉刺、酒渣鼻、酒刺屬脾經,此四名同類,皆由血熱鬱滯不散。又有好飲者,胃中糟粕之味,薰蒸肺臟而成。」

<>卷之四  雜瘡

<篇名>粉刺酒鼻第八十一

屬性:肺、粉刺、酒鼻三名同。粉刺屬肺,鼻屬脾,皆血鬱滯不散。所
內、形外,宜真君散加白附子敷之,內服枇杷葉丸、黃芩清肺 



杷葉丸:

枇杷葉丸天花粉,甘草黃芩酒跌丸粉刺並鼻,三症可安

、粉刺、 ,初起色,久肉匏發腫者。  

枇杷葉(去毛刺,八兩) 黃芩(酒炒,四兩) 甘草(一兩) 天花粉(四兩) 末,新安酒跌丸桐子大,服一五分,食後並睡白滾湯、茶湯俱可送下,忌火酒、煎炒。



黃芩清肺飲:

黃芩清肺歸,赤芍防生地隨,連翹幹葛天花粉,薄荷花共此

治症同前。  

川芎 生地 幹葛 天花粉 連翹 花(各一 黃芩(二 薄荷(五分) 水二,煎八分,食後服,用酒一杯口。 



真君妙散(見腫瘍門):

治肺、粉刺、赤紫,早用涼水調敷。

外科大成

清朝順治年間祁坤編著之《外科大成》卷三:「肺風由肺經血熱郁不行而生酒刺也。宜枇杷清肺散或服荷葉著糊為丸;白礬末酒化涂之。」

枇杷清肺散
治肺風酒刺
枇杷葉、桑白皮(鮮者更佳各二錢)、黃連、黃柏(各一錢)、人參、
甘草(各三分)
用水鍾半,煎七分,食遠服。

御纂醫宗金鑒

清朝乾隆時期官方編修的 《御纂醫宗金鑒》對青春痘治療亦有收錄治療方式。《御纂醫宗金鑒》,又稱為「醫宗金鑒」,由清高宗乾隆皇帝下詔,由供奉內庭太醫、太醫院右判吳謙與右院判、院使劉裕鐸奉敕任總纂修官,並動員纂修官14人、副纂修官12人,以及校閱官10人、收掌官(書稿保官)2人、謄錄官23人,與數名畫師,歷時三年成書,共90卷15分冊,其後並收入《四庫全書》,可參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四·子部十四(醫家類二)。本書由於內容豐富,風格簡約,後世評價甚高。

《御纂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肺風粉刺》:「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於兩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

【方歌】肺風粉刺肺經熱,面鼻疙瘩赤腫疼,破出粉汁或結屑,枇杷顛倒自收功。
【注】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於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內服枇杷清肺飲,外敷顛倒散,緩緩自收功也。

方劑:枇杷清肺飲
【方歌】枇杷清肺枇杷葉,參草黃連桑白皮,黃柏同煎食遠服,肺風粉刺盡皆宜。
組成:人參(三分)、枇杷葉(刷去毛,蜜炙,二錢)、甘草(生,三分)、黃連(一錢)、桑白皮(鮮者佳,二錢)、黃柏(一錢)、水一盅半,煎七分,食遠服(離正常進食時間較遠時才服藥)。

又方:顛倒散
【方歌】顛倒散敷功效極,大黃硫黃各研細,等分再勻涼水調,專醫酒齇肺風刺。
組成:大黃、硫黃(各等分)研細末,共合一處,再研勻,以涼水調敷。

沈氏尊生書

由清朝沈金鰲撰,刊于1773年的沈氏尊生》共七十二卷,其中記載的「清上防風湯」,亦可用於治療青春痘:「清上防風湯 〔又〕 防風一錢 連翹 白芷 桔梗各八分 酒黃芩 川芎各七分 酒黃連 荊芥 山梔 枳殼 薄荷各五分 甘草三分 竹瀝五匙衝服。 此方專清上焦火,治頭面生瘡,癤風熱毒。」

清上防風湯 
【製法】防風 連翹 白芷 桔梗 黃芩 川芎 黃連 荊芥 梔子 枳殼 薄荷 甘草
【功效】清上焦火。
【主治】風熱之毒、頭面生瘡癤。
【方義】方中黃連、黃芩、梔子、清泄上焦熱毒為君;連翹、薄荷辛涼疏散上焦頭面風熱;防風、荊芥、白芷之辛溫發散,以助散外邪共為臣;枳殼、川芎理氣活血、通達營衛,以消腫止痛;桔梗引藥上行為佐;甘草調和諸藥為使也,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凡頭面部陽實證癰、瘡、疔、癤之腫痛皆可使用。尤以頭瘡效果最好。
【加減】
    熱毒盛:加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菊花。
    腫痛甚:加歸尾、赤芍、乳香、沒藥。
    青春痘:加薏苡仁。
    便秘:加大黃。
【現代應用】頭面部化膿性炎症、如疔、瘡、癤等。屬陽實證者,扁桃腺炎、急性咽炎、乳腺炎、蜂窩組織炎、膿窩瘡。


「清上防風湯」引用自漢陽中醫診所沈文智醫師之「醫砭」網站 http://yibian.hopto.org/fang/?fno=635



瘍科捷徑

《瘍科捷徑清道光年間外科名醫時世瑞(字靜山)編著,成書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共分三卷,其中《瘍科捷徑肺風粉刺》:「肺風粉刺太陰經,酒濕熏蒸出此形。 腫色紅如赤豆,枇杷清肺飲多靈。」關於「枇杷葉丸」:「枇杷丸內枇杷君,花粉黃芩甘草臣。能治肺風粉刺症,服之敢教病離身。」此方與《御纂醫宗金鑒》之「枇杷清肺飲」(人參、枇杷葉、甘草、黃連、桑白皮、黃柏)類似。



除了上述的記載之外,尚有些中醫藥方劑,被應用於調理與治療青春痘,例如:

加味逍遙散

「逍遙散」的基礎,添加丹皮、梔子,所以別名「丹梔逍遙散」、「八味逍遙散」。「逍遙散」來自成書於南宋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可用於青春痘療法,原典內容:「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乾,發熱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又療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甘草(微炙赤)半兩  當歸(去苗,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藥(白)白朮  柴胡(去苗)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燒生薑一塊切破,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候。」

荊芥連翹湯

前述清朝沈金鰲所撰沈氏尊生,記載「荊芥連翹湯」亦有中醫師用於調理青春痘體質:「荊芥連翹湯〔耳膿〕荊芥 連翹防風 當歸 川芎 白芍 柴胡 黃芩 枳殼 山 梔 白芷 桔梗各七分 甘草五分食後,溫服。」

十味敗毒散

十味敗毒散來自日本江戶時代末期的著名漢醫學者華岡青洲(はなおか せいしゅう),現代中醫師的青春痘治療可能會援用此配方,華岡青洲生於1760年,卒於1835年,於日本京都除了學習中國漢醫之外,亦研習蘭醫(荷蘭醫學)的外科醫術。

十味敗毒散
【製法用量】柴胡 桔梗 川芎 櫻皮 茯苓 獨活 防風 荊芥 生薑 甘草
【功效】祛風化濕,清熱解毒。
【主治】風、濕、熱三邪夾雜所致之皮膚痛癢及初起之瘡瘍腫毒,惡寒發熱,苔膩或黃膩,脈浮數或濡。
【方義】方中,荊芥、防風,疏風透表,止癢透疹;柴胡、獨活、生薑、川芎,祛風解表除濕;桔梗、櫻皮、生甘草,清熱解毒;茯苓利水滲濕。諸藥合用,既能疏風解表,利水滲濕,又能清熱解表,對於瘡瘍腫毒初期而有發熱惡寒之表證者最為適宜。
【辨證要點】
    癰瘡初起。發熱惡寒。舌苔黃膩。脈浮數。
【加減】
    紅腫熱痛:加銀花、連翹、土茯苓、薏苡仁、梔子。
    癢甚:加薄荷、蟬蛻
    便秘:加大黃、火麻仁
    鼻蓄膿:加辛夷、葛根。
    口渴:加天花、石膏。
【注意禁忌】瘡瘍病久,無表證者慎用。或可加入養血補氣之品。
【現代應用】各種癰癤、瘡、疔、蜂窩性組織炎、淋巴腺炎、乳腺炎、上顎洞炎、皮膚炎、蕁麻疹、濕疹、水痘、青春痘、過敏性眼炎、麥粒腫、鼻炎、中耳炎、外耳炎等。

十味敗毒散」引用自漢陽中醫診所沈文智醫師之「醫砭」網站 http://yibian.hopto.org/fang/?fno=656


中醫古籍原典參考文獻來源:
感謝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提供之「中醫藥典籍全文下載」
http://www.mohw.gov.tw/CHT/DOCMAP/DM1_P.aspx?f_list_no=207&fod_list_no=1214&doc_no=401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現代中醫觀點:以秦萬章教授論文為例


現代中醫師對青春痘治療的思路與方劑,可參考2002年上海醫科大學中山醫院秦萬章教授發表的「痤瘡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該文章收錄於「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彙編」。
(以下內容摘錄自秦萬章教授之論文痤瘡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以及2011年編著之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藥處方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漢陽中醫診所沈文智醫師之「醫砭」網站。方劑內容僅供學術研究參考,實際治療請諮詢您的醫師,切勿自行配劑抓藥,避免延誤病情。)

中醫方藥藥理研究


治療痤瘡的代表方為枇杷清肺飲加減, 常用藥有枇杷葉、野菊花、黃連、桑白皮、黃芩、銀花、白花蛇舌草、白鮮皮、生山栀、生山楂、百部、丹皮、丹參、苡仁等, 均有清熱、解毒、利濕、活血之功。


經藥理實驗證實:
1. 黃連含有400 ppm的微量元素鋅, 並具有類似抗生素樣的消炎抗菌作用。

黃連   
藥材來源:毛莨科植物黃連之乾燥根莖
性味:苦寒
歸經:入心,肝,膽,胃,大腸,脾六經
功效:瀉火解毒,清熱燥濕,解渴除煩,健胃整腸,止痢止血,消炎制菌
主治:濕熱痞滿,嘔吐,痢疾,泄瀉,高熱神昏,心煩不寐,目赤腫痛,牙痛,消渴,癰腫疔瘡,濕疹,水火燙傷等
禁忌:寒虛為病者禁用


【功用與主治】瀉火,燥濕解毒。治熱痢腹痛、胸痞嘔吐、心煩吐血、消渴、目赤腫痛、癰腫、疔毒、口舌生瘡,並解巴豆、輕粉毒。


2. 生山楂含有脂肪酶, 能促進脂肪分解、吸收、與苡仁配合可抑制皮脂腺分泌, 並能縮小擴張的皮脂腺口及改善皮脂代謝的功能。

山楂  
藥材來源:薔薇科植物山楂之乾燥成熟果實
性味:酸甘溫
歸經:入脾、胃、肝三經
功效:消積健胃整腸,散瘀化痰,行氣活血
主治:食積肉積,消化不良,疝氣,胸腹脹滿疼痛,婦人產後瘀滯,小腹疼痛
禁忌:脾胃虛弱及無食積者忌服


薏苡仁
藥材來源:禾本科植物薏苡之乾燥種仁
性味:甘淡微寒
歸經:入脾,胃,肺三經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補肺,清熱止咳,消炎鎮痛
主治:水腫腳條,濕痺拘攣,肺痿肺癰,陽癰,淋濁,脾虛泄瀉


3. 蛇舌草可抑制性激素對皮膚的影響, 有類似雌激素作用。

白花蛇舌草
藥材來源: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之乾燥全草
性味:苦,甘,寒
歸經:入肝,小腸,腎三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瘀,止痛,明目,抗腫瘤
主治:咽喉腫痛,肺熱咳嗽,腸癰,痢疾,濕熱黃疸,熱淋水腫,小便不利


4. 枇杷葉、銀花、蒲公英、夏枯草具有消炎抗菌作用。

枇杷葉
性味:苦,平
歸經:肺,胃
功效:清肺止咳,降氣和胃,清熱解毒
主治:肺熱咳嗽,嘔吐呃逆,慢性氣管炎,汗疹


金銀花(又名銀花)
性味:甘,寒
歸經:肺,胃,心,脾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寒熱身腫,瘡瘍,瀉痢,諸腫毒癰疸疥癬,利尿解毒

蒲公英
性味:苦,甘,寒
歸經:脾,胃,肝
功效:清熱解毒,散結,通乳汁,利小便
主治:膽汁過多之腸炎及胃弱症,乳房腫痛,乳汁分泌不足疔瘡腫毒,熱淋,各種眼炎


夏枯草
藥材來源:唇形科植物夏枯草之乾燥全草
性味:苦辛寒
歸經:入肝,膽二經
功效:清肝明目,散結解毒,消癭解凝,解熱消炎,利尿降壓
主治:癭瘤瘰,腫瘍,乳癰,濕痺腳腫,目赤疼痛,結膜炎,淋巴腺炎,結核,乳腺炎,高血壓
禁忌:陰虛胃弱而無鬱結者慎用


5. 百部對毛囊蟲殺滅作用。

百部
藥材來源: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 (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 、蔓生百部 (S. japonica (BL.) Miq.) 或對葉百部 (S. tuberosa Lour.) 的塊根。
性味歸經:甘、苦,微溫,歸肺經。
功效:潤肺止咳,殺蟲。
主治:
1. 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癆咳嗽。
2. 本品有殺蟲之功,適用於疥癬、蟯蟲、蛔蟲、陰道滴蟲、頭虱、體虱。
【文獻別錄】
    《別錄》:「主咳嗽上氣。」
    《證類本草》引陶弘景云:「療咳嗽,亦主去虱。」
    《藥性論》:「治肺家熱、上氣咳逆,主潤益肺。」
    《日華子本草》:「治療蛔及傳尸骨蒸,殺蛔蟲、寸白、蟯蟲。」
【現代藥理】
百部具有多種生物鹼,包括百部鹼、百部定鹼、原百部鹼、次百部鹼、直立百部鹼、對葉百部鹼、蔓生百部鹼等。

百部鹼的功能:
(1) 中樞性鎮咳作用
(2) 在離體實驗中,可鬆弛組織胺造成的豚鼠支氣管平滑肌
(3) 水煎劑及醇浸劑可殺滅頭虱、衣虱等
(4) 可滅殺鼠蟯蟲有顯著殺滅作用
(5) 可抑制人型結核桿菌與多種球菌、桿菌與皮膚真菌
(6) 在小鼠實驗中,可降低亞洲甲型流感病毒的致病力,並可治療已感染的小鼠
引用自漢陽中醫診所沈文智醫師之「醫砭」網站 http://yibian.hopto.org/yao/?yno=23

6. 生甘草能調節人體免疫功能。

【品種來源】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脹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根及根莖
【性味歸經】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功效】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主治】
    用於心氣不足的心動悸,脈結代,與脾氣虛弱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能補益心脾之氣。治心氣虛,常以之為主,配伍人參、阿膠、桂枝等同用,如炙甘草湯。治脾氣虛,常與黨參、白朮等同用。
    用於痰多咳嗽。能祛痰止咳,并可隨症作適宜配伍而應用廣泛。如屬風寒咳嗽,可配麻黃、杏仁;肺熱咳喘,可配石膏、麻黃、杏仁,寒痰咳喘,配乾薑、細辛,濕痰咳嗽,配半夏、茯苓。
    用於脘腹及四肢攣急作痛。能緩急止痛。如屬陰血不足,筋失所養而攣急作痛者,常配白芍,即芍藥甘草湯;如屬脾胃虛寒,營血不能溫養所致者,常白芍、飴糖等,如小建中湯。近年報道,單用甘草粉或配伍烏賊骨、瓦楞子等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較好的近期療效。
    用於藥性峻猛的方劑中。能緩和烈性或減輕毒副作用,又可調和脾胃。如調胃承氣湯用甘草以緩和硝、黃之性,使瀉下不致太猛,并避免其刺激大腸而產生腹痛,半夏瀉心湯,甘草與半夏、乾薑、黃芩、黃連同用,又能在其中協和寒熱,平調升降,起到和的作用。
    用於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及藥物,食物中毒等。能清熱解毒。治熱毒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治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治藥物、食物中毒,在無特殊解毒藥時,可以甘草治之,亦可與綠豆或大豆煎湯服。

【文獻別錄】《本草正》「(甘草)得中和之性,有調補之功,故毒藥得之解其毒,剛藥得之和其性,表藥得之助其外,下藥得之緩其速。隨氣藥入氣,隨血藥入血,無往不可,故稱國老,惟中滿者勿加,恐其作脹;速下者勿入,恐其緩功,不可不知也。」

【注意禁忌】濕盛脹滿、浮腫者不宜用。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久服較大劑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腫等。

【現代藥理】甘草根和根莖含甘草甜素,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酸甙,為甘草的甜味成分。此外尚含多種黃酮成分。
    甘草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對組織胺引起的胃酸分泌過多有抑制作用;並有抗酸和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作用。
    甘草黃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顯的鎮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較顯著,其作用強度為甘草次酸>甘草黃酮>甘草浸膏。
    甘草還有抗炎、抗過敏作用,能保護發炎的咽喉和氣管的粘膜。
    甘草浸膏和甘草甜素對某些毒物有類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引用自漢陽中醫診所沈文智醫師之「醫砭」網站 http://yibian.idv.tw/yao/?yno=2


7. 丹參擴張血管, 改善微循環的作用, 其中提取物丹參酮有抗菌作用, 尤其是隱丹參酮作用最強, 主要是抗革蘭氏陽性細菌、亦能抑制痤瘡棒狀桿菌, 又具有溫和的雌性激素樣活性而具抗雄性激素作用。

丹參(川)
性味:苦微溫。
歸經:入心、肝經。
功效:活血袪瘀,益氣寧神,能擴張血管降糖,改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主治:胸痹胸痛,脘腹疼痛,兩脅脹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癥瘕積聚,瘀血腹痛,骨節疼痛,心悸失眠。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絞痛,慢性肝炎,肝硬化症,糖尿病,胃潰瘍,胃炎。高血壓症,高脂血症。脈管炎症。
注意事項:無瘀血及孕婦忌用。丹參長於行血而少補血之功,所以沒有瘀血的純虛之証不宜投用。對於出血病証,如不是因瘀血而引起的,也不宜用丹參。



一、辯證分型


1、肺熱血熱型

治宜宣肺清熱, 方用枇杷清肺飲加減:

枇杷葉( 去毛包) 12 , 桑白皮12 , 黃芩9 , 生山栀12 , 黃柏9 , 知母12 , 生地12, 野菊花9 , 淨蟬衣9 , 馬齒莧15克, 生甘草6 克。



2、脾胃濕熱型

治宜清熱化濕通腑, 方用三黃丸、茵陳蒿湯合龍膽瀉肝湯加減:

黃連6 , 黃芩9 , 茵陳12 , 12 , 龍膽草9 , 生山楂15克, 生苡仁30 , 白花蛇舌草3 0 , 大黃( 後下) 9 克。



3、熱毒型

治宜清熱涼血解毒, 方用五味消飲合黃連解湯加減: 銀花9 , 野菊花9 , 紫地丁15克, 蒲公英3 0 , 黃連6 , 黃芩9 , 生山12 , 丹皮9 , 赤芍9 , 白芷9 , 大力子9 , 連翹9 , 生甘草6 克。

4、血疲痰凝型
治宜活血祛瘀, 化瘀消結, 方用四物湯合桃仁二仁湯加減: 當歸9 , 象貝母9 克、丹皮9 ,赤芍9 , 桃仁9 , 紅花0 , 夏枯草12 , 制半夏9 , 丹參12 , 金銀花9 , 蒲公英20 ,牡蠣( 先煎) 3 0 , 生草3 克。

二、辨病治療

1、尋常型痤瘡
採用宣肺清熱祛風法, 常用方:
( l) 枇杷清肺飲
黨參10 , 枇杷葉15克, 桑白皮10 , 黃柏、黃連、甘草各5 , 水煎服。如有結節或囊腫者加桃仁10 , 紅花10 , 牡蠣、昆布、海藻各15克。
( 2 ) 痤瘡煎劑
金銀花3 0 , 連翹15克, 黃芩12 , 赤芍12 , 當歸12 , 川芎12 , 桔梗9 , 牛膝9 , 便秘者加生大黃( 後下) 9 克。
( 3 ) 竹葉柳蒡湯
乾柳枝3 0 , 荊芥、蟬衣、薄荷、淡竹葉各8, 炒牛蒡子、玄參、麥冬各10 , 知母、干葛各5 , 生甘草6 克。

2、膿疱型
以清熱涼血解毒法為主, 常用方:
( l) 瀉心湯加味
由大黃、黃柏、黃芩、知母各10 克組成, 膿疤多者加野菊花2 0 , 連翹12, 丹皮10 克。囊腫加夏枯草1 5 , 皂角刺1 0 克。
( 2 ) 茵陳枇杷清肺飲
茵陳3 0 , 枇杷葉9 , 生地3 0 , 丹皮、赤芍、桑白皮、知母、黃芩、銀花各10 , 蒲公英2 0 克。
( 3 ) 消痤飲
生地、白花蛇舌草各15克, 丹皮、赤芍、大青葉、蚤休各13 , 虎杖、枇杷葉、玄參、黃芩、桔梗、桑白皮、防風、白芷各10 , 甘草6 , 配合外用茶水調顛倒散敷之。

3、結節型
治宜清熱活血軟堅, 方用白草枇杷飲加減:
白花蛇舌草50~6 0 , 生枇杷葉( 去毛, ) 9~15 , 當歸9 , 9 , 白芷6 , 桑白皮12 , 黃柏9 , 黃連3~5 , 生甘草3 , 當歸9 , 丹參15克, 皂刺12 , 桃仁、紅花各9 ,有瘻管者加百部9~12 , 夏枯草1 2 克。

4、囊腫型
治宜清熱化痰散結為主, 藥用當歸12 , 丹參15克, 夏枯草、貝母、白芷、桃仁、紅花各9 ,昆布15 , 牡蠣( 先煎) 3 0 , 制半夏9 , 白芷9 , 生甘草3 克。

5、癱痕型
治宜活血化瘀為主, 藥用: 當歸、赤芍、紅花、野菊花各9 , 丹參15克, 皂角刺12 , 馬勃6 , 牡蠣( 先煎) 3 0 克。

6、聚合型
治宜清熱涼血活血為主, 藥用: 丹參、生地、土茯苓各30 , 甘草、丹皮、桃仁、紅花、歸尾各9 , 夏枯草12 , 黃芩9 , 三棱9 , 莪朮9 克。

7、反復發作
以養陰清熱宣肺, 通腑攻下為主, 常用方:
(1 ) 增液白花蛇舌草湯
麥冬、生地各15~20 , 玄參10~30 , 白花蛇舌草20~30 , 氣虛加黨參、黃芪; 血虛加當歸、阿膠; 化膿感染者加蒲公英: 月經不調酌加桃仁、紅花、丹參、赤芍煎服。其藥渣加水1000~2000毫升, 煎後溫洗患處。
( 2 ) 增液承氣湯
玄參15克, 麥冬12 , 生地20 , 生大黃( 先煎) 10 , 芒硝6 , 白花蛇舌草3 0 , 生山楂10 , 皮脂溢出過多者加生苡仁、生山楂、生白朮、煎服, 並取其藥渣, 另加入芒硝4 4 , 白花蛇舌草120 , 水1000毫升, 煎水薰洗患處, 每日4 , 每次20分鐘。

8、中重度
予仙方活命飲隨證加減治療, 方藥組成: 金銀花12克, 天花粉10 , 當歸尾12 , 炮山甲4.5 ,炒皂刺10 , 防風10 , 白芷12 , 貝母10 , 乳香10 , 沒藥10 , 陳皮10 , 生甘草5 ,隨證加減。


三、單方、驗方治療


1、丹參酮

丹參酮是丹參粉的乙醚提取物, 具有消炎、活血作用, 製成丹參酮片( 每片含丹參酮.0 25 ) 每日3 , 每次4 , 吞服。實驗證實對革蘭陽性細菌和棒狀桿菌均有明顯的抑菌作用, 並具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青春痘



2、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熱、解毒、去脂作用, 可單味內服, 外用及注射治療痤瘡。如單味白花蛇舌草3 0~5 0 , 煎水, 每日1 , 2 次服。藥渣加水1000毫升, 煎水溫後擦洗患部, 每日3 , 或采用自製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 肌肉注射, 每日2~4 毫升。



3、甘草鋅

有人認為瘡患者常與缺鋅有關, 甘草鋅是從豆科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甘草酸與鋅結合的有機製劑, 是優良的補鋅藥物, 甘草鋅膠囊( 每丸.0 25 , 含鋅量5 % ) 每次口服12 , 每日3 ,10 天為一個療程。治療瘡具有高效、速效、副作用少的優點, 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藥物。



4茵陳

茵陳是清熱利濕的良藥, 單味茵陳50 克煎水, 2 次服用,7 天為1 個療程, 一般治療2 個療程即可見效, 對痤瘡丙酸桿菌高度敏感。



5、大黃丸

以單味大黃研末為丸, 每日3 , 每次3 克吞服, 具有清腸胃實熱的作用。



6、三黃片

用大黃、黃連、黃芩組成, 具有清熱解毒、攻下的作用, 治療尋常型瘡療效佳, 每日3 , 每次3 片。

7、雷公藤
短期小劑量對重度痤瘡可使用。

8、絞股蘭總甙
用其總甙膠囊, 每次40毫克, 每日三次, 口服。其作用機理可能與絞股蘭總甙能除低皮脂腺中甘油三脂, 並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四、外治療法

1、蛇膽霜
蛇膽霜是蝮蛇的膽汁0.5毫升加冷霜或普通雪花膏500克混合調勻即成, 每日早晚用溫熱水洗臉後, 均勻塗于皮損處。蝮蛇膽汁具有清熱解毒作用, 它含有多種氨基酸, 能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及參與皮脂代謝, 有溶解皮脂的作用, 治療痊瘡有效。還可殺滅毛囊蟲。

2、四黃洗劑
藥物製備大黃、黃芩、黃柏各50, 硫黃15, 上藥研細末。硫黃先用75 % 酒精溶解, 然後將藥加入500毫升蒸餾水中搖勻, 密封1周後備用。用法: 用棉簽蘸藥外搽, 每日4~6 , 適用於尋常型痤瘡和膿疱型痤瘡, 有消炎祛脂作用。

3、消痤膏
藥物製備: 夏枯草、羌活、海藻、白芷、僵蠶各6 , 黃連1.5 , 冰片少許, 白蜂蜜60 , 痤瘡嚴重者加旋覆花、晚蠶砂、苦參各6 , 如有囊腫或疤痕疙瘩者加密陀僧、滑石各9 , 將上藥共研細末, 入蜂蜜調膏備用, 外搽患處, 治療期間宜忌醇酒厚味及辛燥之物。

48 7 0 1 搽劑
由赤石脂、密陀僧、硫黃、樟腦、天仙子、白果各10 , 冰片3 克、共研末, 加入75 %酒精300毫升中, 浸泡5天後備用, 外搽患處, 早晚各l 次。

5、自擬美容湯
鮮豬膽1 , 鮮櫻桃樹枝葉30 , 鮮桃樹枝葉50 , 柳樹枝葉40 , 將上藥切碎, 加水2000毫升煎開, 溫後再加豬膽法2~4毫升, 攪拌後可洗臉, 每劑可煎3 , 每次洗前需加豬膽汁2 毫升。

6、痤瘡靈
由蛇舌草、丹參、龍膽草等中草藥浸出液提煉製成, 外搽, 每日二次。

7、果酸精華素
果酸精化素化學名稱氫氧基酸(AHAS)為一種從天然蔬菜、水果及乳製品提取的成分。其美容效果與維甲酸相似, 有溶解軟化角質層, 刺激皮膚更新的功能, 均勻塗於病損部, 用無菌水棉片敷蓋5 分鐘, 冷倒膜, 15分鐘。每週2,8次為一療程。

8、白果霜
白果霜系將乾白果去外殼粉碎, 200目篩, 200克與等量乳膏基質( o /w ) 混合研勻後, 將乳膏基質漸加至100,分裝後應用, 外搽, 2~3次。15天一個療程。白果霜對丘疹、膿疱型痤瘡(青春痘)療效較好, 且見效快。本品屬有毒之品, 外用對皮膚有一定刺激, 類似斑蝥樣作用,故用時宜慎。 
 
(以上內容摘錄自2002年上海醫科大學中山醫院秦萬章教授發表的「痤瘡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相關資訊--延伸閱讀:

1. 青春痘(痤瘡)成因:病理機轉、治療原則與方法
http://www.skin168.net/2013/09/acne.html

2. 治療青春痘的口服抗生素藥物--四環黴素(四環素)
http://www.skin168.net/2012/09/acne-treatment-tetracyclines.html 

3. 青春痘(痤瘡)的雷射光電治療
http://www.skin168.net/2013/12/acne-laser-light-therapy.html

4. 如何消除紅痘疤?
http://www.skin168.net/2012/02/blog-post_16.html

5. 痘疤的種類與治療原則:色素性痘疤、凸疤、凹疤
http://www.skin168.net/2013/09/acne-scar-classification-treatment.html

6. 痘疤凹洞(凹陷型青春痘疤痕):形態分類與治療方法
http://www.skin168.net/2013/09/atrophic-acne-scar-classification.html

7. 消除青春痘凹洞疤痕最好的治療方法?--各種治療方式實例分析
http://www.skin168.net/2013/09/acne-atrophic-scar-therapy-example.html

8. 外用A酸十大須知
http://www.skin168.net/2013/09/topical-retinoic-acid-cautions.html

9. 什麼是第n代外用A酸(retinoic acid)?
http://www.skin168.net/2013/09/topical-retinoic-acid-generations.html

10. 外用A酸(retinoic acid)作用原理
http://www.skin168.net/2013/09/retinoic-acid-mechanism.html

11. 青春痘治療:口服A酸(isotretinoin)的效果與副作用
http://www.skin168.net/2013/09/oral-isotretinoin-effect-adverse.html

12.  如何讓口服A酸的治療效果更好?
口服A酸(isotretinoin)的吸收、代謝與排除
http://www.skin168.net/2013/10/a.html

13. 口服A酸療程中或治療後六個月內,真的不能進行磨皮、侵入式雷射或手術嗎?
http://www.skin168.net/2013/10/oral-retinoids-dermabrasion-surgery.html

14.  同時抗痘淡疤、美白退斑的藥物--杜鵑花酸(azelaic acid)
http://www.skin168.net/2012/03/azelaic-acid.html

15. 粉刺和痘痘有何不同?哪種清粉刺方式最有效?
http://www.skin168.net/2013/10/comedone-acne.html

16. 傳統醫學中藥/中醫治療青春痘的觀點與藥理學作用
http://www.skin168.net/2015/10/acne-chinese-medicine.html

17. 染料雷射
http://www.skin168.net/2013/10/VBeamII-VBeam2-dye-laser.html
https://dyelaser.wordpress.com/2015/11/26/櫻花雷射-王修含/
https://skin168.wordpress.com/2015/11/25/櫻花雷射-王修含醫師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